“不用麻烦了,主席,我今天来只是为了吃个饭。”
陈嘉庚一脸微笑的看着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也心领神会,两人相视而笑。
也许有些朋友对陈嘉庚这个名字并不是非常的熟悉,但是他在当年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永远无法磨灭的。
而实际上从一开始,他把所有希望都压在国民党的身上,直到后期才真正的看清两党之间的区别,也开始对我党关注起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改变了想法?他又到底做了哪些贡献呢?

在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过无数的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同时也有很多的企业家也捐助了大量的资金来帮助抗日。
陈嘉庚就是其中非常鲜明的一个企业家,其出身环境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他日后选择的道路。
父亲是当地非常厉害的一个商人,所以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学着接手家里的生意。
因为脑子聪明情商高,父亲也经常带着他去国外做生意,其中最主要的地区就是新加坡。
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对于商业的热爱与日俱增,攒够了一部分钱之后就开始自己学着经商。

但是和父亲的不同的是,他的眼界要更加的宽广,秉承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传统,他开始往更多的领域发展。
包括橡胶、木材、航运等等领域,其中在橡胶领域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样的人生履历可以说是非常的辉煌了,而在这样的辉煌的经历下,其实他对于国家的形势一直非常的关注。
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他就已经加入了同盟会,算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
而有了商人的这个身份,能够让他更好的为革命事业服务,当年革命发展需要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呢?

其中他就出了很大的力气,筹集了大批的资金来支持革命事业,甚至在革命出现低谷的时候,他本人还出钱帮助孙中山先生。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他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国民党身上的原因。
在当年济南惨案发生之后,他本人立刻组织了人员为同胞们募集资金。
此行为引起了国内百姓们很大的鼓舞,可见其虽然一直在国外发展,但是对于我国的情况却时时刻刻都在紧密的关注。
不过从济南惨案结束后,日军的计划就已经慢慢的展开,随着侵华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全国的轰动。

身在新加坡的他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可是当时的情况下肯定不是回国的最佳时刻,于是他在国外筹集资金,将这些资金全部都交到了国民党的手上。
他的本意是希望国民党能够拿着这笔钱尽心尽力的抗日,可是蒋介石政府却背道而驰,违背了孙中山先生最开始所做出的革命的理念。
而身在国外的他对这些情况掌握的不深,一直被国民党蒙在鼓里。

“你们拿着钱就干了这些吗?”
豪华的房间中陈设着高档的家具,房顶上吊着奢华的水晶灯,而陈嘉庚面色铁青的对一旁的陪同人员说着。
因为担忧国内局势,陈嘉庚最终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助力革命事业。
飞机刚刚在重庆降落他就受到了蒋介石的隆重欢迎,看着眼前这么大的阵仗,他的心里却有一丝不快。
他本来以为国民政府正在艰难的抗战,生活作风应该保持的非常朴素才是。

而下了飞机后他立马就被请到了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全是珍馐美味,是老百姓们从来没见过的各种珍稀美食。
而望着这一桌子的菜,他的却一口也吃不下去,国民党的行为让他感到非常的失望。
在重庆呆了几天后,他还是决定再去我党所在的地区看看,于是便和我党的人员联系,在陪同之下来到了延安。
刚下车,他只感到眼前一亮,这里和重庆仿佛是两个世界,重庆的总统府和大街上因为吃不饱饭而倒在地上的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延安,虽然生活条件比重庆差远了,但是没有任何人被放弃,人民群众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此时的他内心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走进了干部们住的屋子当中,屋子的环境简陋的甚至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而这些干部们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打着补丁,无论战士还是干部都有着一样的待遇。
这一幕让他感到非常的感动,毛主席亲切地和他握手并且邀请他:“现在正是开枣花的时候,陈先生不如一起去参观一下枣园吧。”
陈嘉庚笑着说:“这就不用麻烦了,主席,我进来就是为了吃顿饭。”
他坐在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前,和战士们一起吃着粗粮饭。
但是这顿饭他却吃的非常的开心,非常的欣慰,他发现战士们饭碗里的食物比干部们要充足。

这让他真正的看到了这支队伍的精神内涵,此刻他心中断定,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够无往不胜。
他来延安这一趟就是为了吃饭,通过吃饭的方式来看看这支队伍到底是什么样的。
显然这次的延安之旅让他非常的满意,不久后他又前往国外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给我党送来。
正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够让这个见多识广的爱国企业家感到钦佩,也正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在战争中无往不胜。
参考资料:
陈嘉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