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微生态医学治疗案例:营养+肠菌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实践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2024-04-20 13:13:59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结、直肠的一种弥漫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其发病率和发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的患病率高于亚洲和中东地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1.6/10万。多见于20~40岁群体,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部痉挛性疼痛,里急后重等。本病具有较高的癌变率,与结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等。但是这些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或者长期使用副作用大,或只能短暂控制症状,停药后迅速反弹等,治愈难度大,需要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01

案例分享

陈某.男性.32岁,2024年2月20日因“反复粘液脓血便7年,再发加重2周”住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既往曾因该病住院3次。入院后半流少渣饮食,给予抗炎、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及保护胃肠黏膜等对症处理。治疗10天后,腹泻未见好转,10余次/日,腹泻病程已有4周,患者体重减轻5kg,血清白蛋白28.7g/L,前白蛋白119g/L,有营养风险,中度营养不良。

请我科会诊后建议患者使用营养微生态制剂,患者小陈开始服用营养肠道微生态制剂脆弱拟杆菌BF839调节肠道菌群,同时给予饮食指导调整为清流无渣饮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方案。3天后小陈消化道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减少,每日大便次数由8-10次减少至3-5次,呈稀便,黏液血便减少。期间有一天大便次数又增多至8-10次,但小陈和家人保持了积极的态度,遵循了营养科的建议,耐心地配合治疗。5天后小陈将BF839改为每日1包,大便次数减少至2-3次,大便由水样便成为半成形,黏液血便消失,停用肠外营养,饮食改为半流少渣饮食。

在持续的努力和坚持下,10天后小陈精神好转,大便0-2次且成形,饮食逐步过渡到少渣软食,口服营养补充由短肽型全营养制剂逐渐过渡至整蛋白型全营养制剂;14天后大便正常,体重较前恢复3kg,血清白蛋白恢复至42.6g/L,前白蛋白255g/L,逐步停用肠内营养,饮食转为软食,顺利出院。出院后半个月随访,他的生活终于恢复如常。

02

专业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大多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它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紊乱以及氧化损伤等相关[1]。

近年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处于肠道菌群失调的状态,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发生改变, 抑炎菌等有益菌减少,而致炎菌等致病菌增多[2]。2008年著名期刊natut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人类共生菌脆弱拟杆菌可以保护动物免受肝螺杆菌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它抑制肠道免疫细胞产生促炎性白细胞介素17,并通过增加产生白细胞介素10的CD4+ T细胞来预防炎症性疾病[3]。脆弱拟杆菌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免疫菌”与“抗癌菌”[4]。

脆弱拟杆菌839(Bacteroides fragilis 839,BF839)是中国最早的微生物学家张季阶1983年9月从健康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培养并产业化的肠道共生菌,经鉴定证明是一株无毒的脆弱拟杆菌株[5],具有预防肠道和呼吸道疾病、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6],由其发酵制得的图腾益生液[7]于1997年被批为中国新资源食品,是全球首个上市的二代益生菌,已在中国上市安全销售27年。最近有报道它还可以有效治疗银屑病[8]和自身免疫相关性癫痫[9]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营养科最近已有多例使用BF839成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案例(详见本公众号既往文章),该例患者的成功验证了以上的动物实验结果,以及验证了它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这些结果表明,利用人类共生菌脆弱拟杆菌的免疫调节能力,可能会发掘出基于全新的生物学原理为人类炎症性疾病提供治疗方法。在营养科的帮助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现状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案例来源: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陶琳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