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拒绝停战,彭德怀问毛主席意见,主席急问:杨勇兵团到哪了

史说畅谈本人 2025-02-20 18:35:07

1953年夏,进行了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局势已经明朗,胜利的天平向中朝倾斜,中美之间也就战俘问题进行谈判,以促成全面停战协议的顺利签署。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却竭力阻止停战,他立即以“就地释放”为借口,将两万七千名战俘强行扣留,这其中还包括五十名志愿军战士,让原本进展顺利的和谈再次陷入僵持阶段。

彭老总马上向党中央毛主席请示,毛主席立刻问道:杨勇兵团到哪了?

拒绝停战

日本投降后,在美苏两国的直接干涉下,朝鲜半岛形成两个政权,由李承晚出任韩国总统,但他上任之后排除异己,使用浑身解数挽留美军,而不是进行经济建设,改善民生。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时候,随着美国对韩的援助日渐减少,这直接导致了李承晚的地位和威望直线下滑,恰好此时朝鲜战争爆发。

李承晚自己都不会想到,他会因这场战争而重新树立威望,不仅让韩国内民众对他有极高的期许,连美国也插手干预,直接派遣“联合国军”登陆仁川,帮助李承晚逆转战局。

毛主席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定力,直接派遣志愿军援助朝,并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总司令,随着中国志愿军浩浩荡荡的跨过鸭绿江,至此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战争进行到1953年,在中国志愿军坚强的意志与巧妙的战术,通过二个阶段的持续战斗,志愿军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期间甚至一度解放南韩首都汉城,迫使原本不可一世的美军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商讨停战协议。

而此时的李承晚不甘心如此“半途而废”,为了自身利益和名声,仍做困兽犹斗,当即扣押战俘,让进展顺利的和谈再度陷入僵持。

金城战役

彭老总立即将朝鲜战局向中央汇报,毛主席在知悉情况后,立即做出延迟停战协议签署时间的决定。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与此同时,周总理的提议下,决定让“三杨开泰”开赴朝鲜战场,毛主席听完之后立即点头表示同意,是应该让李承晚吃点苦头了!

周总理口中的“三杨”指的是杨得志、杨成武以及杨勇三位将军,在以往的革命斗争中,三位老将功勋卓著,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

杨得志十七岁就参加了红军,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率领部队所指挥的石家庄战役,首次夺取了的敌军坚固设防城市,为其他部队作出了表率。

杨成武将军参加革命时间比较早,他17岁时就已经是团政委了,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将素有“名将之花”的日本中将阿部规秀当场击毙,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毛主席口中所提及的杨勇,在淮海战役中,杨勇仅在张公店一战中,就击毙了国民党一八一师五千余人,并将国民党第55军副军长生俘,又在之后的双堆集战斗中俘获了国民党第85军军长吴绍周。

当杨勇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立马率领二十兵团向金城地区集结,并采取穿插迂回之战术,对李承晚的南韩军队采取坚决回击。

杨勇命志愿军将士选择开阔地带,将一千一百门高炮依次排开,向着敌军陆续发射,先后有一千九百余枚炮弹轰向南韩部队的防线。

要知道,这比第五次战役还要高出两倍多的火力压制是让李承晚部队根本承受不住的,随着攻击的持续进行,之前盛气凌人的李承晚,心理防线于瞬间崩塌,手足无措,汗流浃背之下竟无任何应对之策。

火炮轰击之后,敌军防御工事几近被扫除殆尽,我军旋即迅猛出击,仅耗时一小时便冲破南韩前沿阵地,且依既定作战计划,从三个方向对金城地区之敌军发动钳形攻势。

在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南朝鲜军队可谓是溃不成军,狼狈撤逃,双方激战仅仅21个小时,志愿军就完成所有作战任务,在此阵地防守的南朝鲜军四个师的兵力也被消灭殆尽。

鉴于李承晚集团战线迅速崩溃,志愿军决定一鼓作气,采取稳扎狠打”的方针,乘势继续向南推进,经三天的时间,志愿军已经向南推进了15千米。

为了阻止志愿军进攻势头,美军立即组织力量反攻,二十兵团和第25军按照命令转入防御,抢修临时野地工事,先后打退了美军和南朝鲜军7个师的猛烈进攻,固守了绝大部分了已占阵地。

据战后数据统计,金城战役中,被我志愿军战士击毙和俘获的敌军高达五万三千人,再次让美国和李承晚认识到了朝鲜战场上的局势,为朝鲜战争的停战,又增加了一道新的筹码。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5年授衔仪式上,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其先后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等职。他迅速在军中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为我军培育高素质军事人才作出卓越贡献。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