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宏看望张学良,请其为家乡题词,张学良最终只写了三个字

思念成疾泪满襟 2024-12-16 20:40:21

黄宏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是春晚的常客,连续24年亮相央视春晚。

提到1993年7月28日,黄宏感慨万分,那天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黄宏有幸在台湾与同乡张学良将军会面,激动之余,他向张学良提出为沈阳老家题字的请求。

出乎意料的是,张学良将军只简简单单地留下了三个字。

那么,那次会面中,张学良究竟留下了哪三个字呢?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波三折的台湾之行

1993年7月,正当小品演员黄宏准备接受广电部的邀请,前往台湾进行为期十多天的表演时。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就在他即将启程的前一日,总政的一纸通知,让他取消了台湾之行,未能成行。

当时,黄宏是军人,相关政策不允许内地军人去台湾演出,总政领导在黄宏的台湾演出申请上批示:“目前不宜安排军人去台湾”,因此他的行程被搁置。

在得知自己的台湾之行受阻后,黄宏迅速联系了统战部寻求解决方案。

经过统战部王兆国部长的努力协调,黄宏此行最终得以批准,这一转折让他成为内地首位赴台演出的军人。

对黄宏而言,能去台湾表演意义重大。尽管在他眼中,台湾与大陆的城市并无二致,可其中又存在一些难以言说的差异,当他坐在飞机上看下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内心掀起了波澜。

他注意到餐具上刻着“台湾”俩字,觉得挺有纪念意义,就向空姐提出想要留个小勺。

空姐挺惊讶,但听说他从北京来,立刻热情地给他准备了一套全新的“台湾”字样餐具,另外还专门为黄宏准备了具有台湾特色的纪念品。

黄宏对台湾这块土地充满了期待,飞机一落地,他就迫不及待地准备第一个冲出去。

在等行李的时候,眼前一个工作人员一直盯着他,没过多久,这位工人终于忍不住好奇心,上前和黄宏聊了起来。

这会儿,黄宏的台湾之旅,就从这个意外的交流开始了。

其实那时候的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生活相差无几,大家都是通过卫星天线接收信号,心里挺惊讶。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内地那些屋顶上密密麻麻的天线。

这让他意识到,尽管隔着海峡,内地人民和台湾人民始终血脉相连,台湾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和内地相差无几,这个小发现,让他对两岸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黄宏跟着团队到了台北,心里一直有个小愿望,就是想见见张学良。

打小他就对张学良的传奇故事耳熟能详,对于从小听惯了张学良抗日故事的黄宏来说,张学良不仅仅是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传奇,张学良有着无可抵挡的魅力,是一个从旧时代一直延续至今的传奇。

一己之力改变中国抗战格局

提起历史上争议满满的人物,张学良的名字肯定少不了。

对于他的坊间传闻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说他为抗日做出重要贡献,也有人说他的不抵抗政策让东北沦陷,这俩截然不同的标签竟然贴在同一个人身上,让人不禁思考,他的贡献到底能不能弥补那些过失。

在张学良的故事中,必定少不了他的父亲张作霖,张作霖从草根起家,硬是拼出了一片天地,被人称为乱世中的枭雄。

作为张作霖的长子,从小到大,张学良在父亲眼里一直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深得老张的宠爱。这爷俩的故事,真是让人津津乐道。

张学良打16岁就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年纪轻轻就担起了重任,说他“年少轻狂”都嫌太轻描淡写。

21岁那年,他被封为“少帅”,走哪儿都能迷倒一片姑娘,但他自己对这个称号却不怎么感冒,他觉得这个称呼听起来并不好,甚至像一个不经世事的纨绔子弟,不过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

张学良27岁时,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伤,最终在张学良农历生日那天,父亲离世。张学良临危受命,接管了三十万东北军,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在这段时间里,他展现出军人特有的坚韧与冷静。在得知父亲逝世的悲痛消息后,他仍坚持处理军中工作,并与大家共同探讨东北地区的和平统一大计。

在那个时期,日本人试图诱惑张学良,以便进一步侵蚀中国领土。

面对如此丧权辱国的要求,张学良坚定立场,直接拒绝日方的合作提议。

张作霖逝世的日子,恰恰是张学良的农历生日,这样的国仇家恨,让人永生难忘。

张学良发起北易帜,这为后来共产党建设新中国提供有利空间。

在与老蒋确定合作之后,他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初衷。面对地方政府与老蒋领导的中央政府之间的纷争,他不愿看到无辜百姓因此家破人亡,他亲自领军入关,这场混战得以结束。

人是复杂的个体,不可能一生只有功没有过,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他生涯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身为东北军的指挥官,面对日军的侵犯,他选择了不战而退,使得日军轻松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样的行为,无疑让那些曾满怀期待的人民感到失望,他内心的愧疚也如影随形,这和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期待背道而驰。

当时的情况是,张学良和一部分精锐部队并不在东北,而是驻扎在北平。

这一决定,也成为他被后人批判和职责的主要原因,他因此被贴上了“逃跑将军”的标签,这个污点,无疑成为了他一生难以抹去的痛楚,他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36年,张学良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择——西安事变。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危难之中,他联合杨虎城,迫使老蒋停止内斗,秘密发动了兵谏。

两位铁血将军共同联手发动兵谏,彻底改写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篇章。

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这次被载入史册的战斗,竟成了张学良将军一生的转折点,他的后半生彻底失去自由,被老蒋囚禁,期间还因战乱辗转漂泊。

张学良的一生,从被软禁到离世,整整54年,始终未能踏上东北的故土。

而当来自家乡的相声演员黄宏出现在他面前时,那份浓浓的乡愁和感慨,不禁涌上心头。

幽默风趣的“老将军” 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在听了许多关于张学良的故事后,黄宏心中想要见到这位传奇人物的愿望愈发强烈。

了解到张学良和他们下榻的酒店并不远,希望能见一见张学良,通过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希望拜访张学良的请求。

在当时的演出团里,小品这种内地流行的表演形式,对于台湾人来说很是新鲜,黄宏和蔡明的小品节目深受台湾观众喜爱,连续两天的演出,都作为压轴节目登台。

这消息来得太突然,大伙儿都有点懵。因为能去的人不多,最终黄宏和其他几个演员成为幸运儿。

黄宏与张学良的东北老乡让他意外成为了众人眼中主持会面表演的不二人选。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和机遇,黄宏没有丝毫犹豫,义不容辞答应下来,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表演,更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重要契机。

黄宏历经波折,总算站在了张学良的府邸前。

他深吸一口气,心想着,见心仪已久的偶像,大概就是这样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吧。

门一开,一个看起来精神矍铄的老年人迎面而来,黄宏瞬间有点懵圈,脑海里闪过一丝疑惑:“这,张老居然这么显年轻?”居然忘记和老人打招呼了。

张学森一见大家疑惑的表情,便先一步打破了沉默,笑着打趣说:“哈哈,我是他五弟张学森。”这一句话,顿时让气氛轻松了下来。

紧接着,从屋内慢慢走出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黄宏的第一眼,就注意到了他戴的茶色眼镜,身上那件灰色的夹克,以及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

然而,就在黄宏准备上前打招呼时,老人却突然停下脚步,似乎在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些凝重。

虽然张学良已经过了耄耋之年,但精神头儿十足。一见到他们,便热情地挥手致意:“大家好啊!”

黄宏代表一行人,向张学良表达了衷心的祝愿:“张老,祝您健康长寿,百岁无忧!”

张学良听后,放声大笑,幽默回应:“哈哈,不敢再长寿啦,再长寿可就变成老妖怪了!”

众人一时间不敢接话,在张学良和张学森的幽默带动下,黄宏等人的紧张感一扫而空,现场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黄宏忍不住直接询问张学良:“张老,您有没有想过回家乡看看?大帅府都翻新好几回了,家乡的父老乡亲都盼着您呢。”

张学良听后,沉默许久,他才慢慢开口:“我妻子在美国养病,她的健康状况一直不稳定……”

黄宏等人听了他这番话,都不知如何接话,但从张学良脸上流露出的那份思念之情,他们感受到,或许张老有他的苦衷,才未能成行。

原本这次会面只定了20分钟,不知不觉中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

当黄宏等人准备告别时,张学良的眼神中流露出浓浓的不舍。

察觉到这一点的黄宏,随即掏出一张纸,对张学良说:“张老,您能不能给家乡的亲人们留几句话呢?”

张学良没有丝毫犹豫,痛快地拿起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学良”。

写完这一笔,他握着笔停留了许久,似乎有更多的话想要表达,但最终他只是放下笔,对黄宏说:“我现在视力不大好,就只写下我的名字吧。其他的,你帮我补充一下。”说完,他轻轻地拍了拍黄宏的肩膀。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之身,本有机会重返故乡。

但他对台湾当局隐瞒了这一心愿,由于90年代的台海关系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的局势,他尝试秘密与大陆方面取得联系,不料大陆的回信意外落入了台湾当局手中。

台湾当局因此找上门来,质疑他的意图,不顾对方是一个90岁的老人,当面质问,“你是不是想再来一次西安事变。”

张学良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感觉两边都不讨好,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于是,他干脆申请去美国探望亲人。但由于台湾方面始终在施压,无奈之下,张学良只能再次返回台湾。

21世纪的第一年,张学良最终在美国檀香山病逝,这位百岁老人跨过新旧两个社会,为他传奇而坎坷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学良虽有过失,可每个个体都无法保证一生中都没有犯错,正因如此,我们不应用一个错误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他对故乡的思念早已溢于言表,如同他为东北军旧部题词内容:“鹤有归巢梦,云无出岫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