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风波闲聊:女人的最大悲哀,是身为“炮友”却自视“恋友”

文学私秘 2021-12-20 18:44:55

一个星期来,王力宏、李靓蕾互撕风波,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冲击着吃瓜群众的眼球、思路与认知,应接不暇,急如流星,一日三变。

终于今天看到王力宏发出了他的道歉信,总算为这个风波作出了一个暂时的了结。

可以看出王力宏最初还是想抵抗的,但是,权衡利弊,在他的最初的有气无力的还击之后,最终还是彻底歇菜。

从整个事件的急如流星的过程来看,李静蕾高举义旗,定位非常高,看似讨论的是女性地位问题,稍带着家庭纠葛,然后直接把对方置于一类人的集体存在,借力打力,隔空出招,王力宏一方的每一次回应,都是为她送上弹药,可以说,王力宏一方越努力,越是为李靓蕾出力。

所以王力宏一方见势不妙,无有胜算,立刻改变策略,嘴软下来,求饶了事。算是把这一事件暂时化作前本。后续如何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几日来的一日千里的事件发展速度,我们也可以借此喘息一下,作一点反思,用李靓蕾的话来讲,也可以叫“省思”。

1、 女方:事情的导火线是李靓蕾生了三个孩子被扫地出门。任何女人都要绝地反击。

在李靓蕾的长文中,说的相当的明白,她生三个孩子无悔,但她后悔,生了三子之后,她失去了妻子的名份。

李靓蕾的原话如下:“如果我当初知道我生完这三个孩子你就会因为想过‘单身’的生活而离开我们家,我会需要自己过着伪单亲的日子带大三个孩子,我是不会答应的。”

实际上,李靓蕾作为妻子,对王力宏已经足够的容忍,为男方生子,容忍男方红旗飘飘,绝不过问,而我们也可以洞察出,李靓蕾与王力宏在一起的日子里,大部分的时间轮回在备孕、怀孕、哺乳的走马灯交替过程中,而女性生育期的无限延长,也是导致王力宏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性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李靓蕾的文中可以看出,李靓蕾已经放弃了做妻子对丈夫忠诚的苛求,听任丈夫在外面寻花问柳,只求自己能够守住孩子母亲的最后一道名份的防线,能够获得王力宏妻子这一个虚名的空城与空域,在这一个前提下,李靓蕾可以忍受一切。

但王力宏连李靓蕾这一已经退无可退的母性的唯一的企求,都剥夺了,当一个女人连最卑微的母亲的尊严都丧失的时候,李靓蕾只能选择绝地反击。

为了她身为母亲的身份、为了孩子的未来,李靓蕾不得不动用女性最极端的手段,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女人原始基因里,潜藏着母性的本能促使她焕发出坚强与坚韧的孑遗与残存。

这也是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本身真义。

2、 男方:王力宏为什么未能与李靓蕾和平离婚?

综合来看:

一是王力宏有了小三,他想给小三一个名份,而这就必须把妻子离掉。

李靓蕾的原话是:“你还是要自私的离开,理由竟是因为你如果遇见喜欢的女生,你不想她受委屈被人家说是小三,所以坚决要离婚。”

这触犯了李靓蕾的底线。李说得相当明白了,已经容忍你婚内出轨,但你连“婚内”这个底线都剥夺了,一旦李靓蕾意识到自己被剔出婚姻的“红线”,她还有什么顾忌?李靓蕾的一切反击,只会使自己丢掉锁链,而会把锁链扔给王力宏,让王遭受灭顶之灾。

二是离婚总得有一个责任。

李靓蕾长文中说的明白,王力宏为了维护他的形象,把责任推向李靓蕾,因为这样成本比较低。但李靓蕾说她也有形象,也有面子,一旦意识到她要承担离婚的责任的时候,她只能被逼上绝路,作困兽犹斗。

今天最新的李靓蕾的回应中,仍是重复着这一个王力宏把婚姻责任推向于她的老纠结。她指出是王力宏利用“情绪操控”施压于她,这也可以明晓为什么李靓蕾先下手为强,绝不给王力宏“情绪操控”的机会,实际上,可以看出,李靓蕾现在恰恰先王力宏一步,掌控了公众情绪,王力宏只能节节败退,无力回天。

“情绪操控”这个概念出自于李靓蕾之口,本来是她指斥王力宏的所作所为,但真相说破之口,王力宏这一方就不好再施出这一绝招了。

三是王力宏在钱上太过奇葩的处置。

王力宏与李靓蕾你来我往的剑与矛中,财产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中细节,尚未全部袒露,自然只有当事人知道,但在李靓蕾的回函中,提到一个房子的问题可以说是症结所在。李的文中是这样说的:“让我借住房子18年再还你的房子。”

也就是说,一幢房子,让李靓蕾住18年,18年后,李靓蕾抚养小孩已经长大成人,这时候,李靓蕾的母性使命也已经完成,这个房子届时收回,李靓蕾拍拍屁股滚蛋,这不是成心逼李靓蕾揭竿而起,拼死一搏吗?

李靓蕾之前一直扮演着一个生育机器的角色,她的五千字长文中,已经道明了她在家里抚养孩子,也应该有她的报酬。现在,连她住的房子,都只是一个暂时借住的空壳,一旦她完成一个母亲从生育机器到抚育家佣的升级使命,也要当成蔽履抛掉,这背后潜在的污辱与伤害,可能不仅仅是隶属于李靓蕾一个人的。

所以李靓蕾的五千字长文的基调确定得非常巧妙,她是以一个全职母亲的角色,来陈述女性在家庭里的创造性价值,然后在这一个博取无数关注者心理认同的大背景下,兜出王力宏触犯了对女性价值的正确认知与尊重底线,把王力宏抛到了轻视女性的层面与维度上,置之死地而后快。

这也是妇女报也站出来为李靓蕾呐喊与呼喊的原因。

从一开始,李靓蕾不是以自爆家丑的性质而是以为女性姐妹维权的口吻,展开她的全文的整体基调,这也意味着,从最初李靓蕾向公众媒体发声亮相的时点起,李靓蕾就拥有了胜算,最终王力宏在这一个环节中的命运就已经“稳操败券”了。

事实上,王力宏一方已经意识到了。在王力宏的道歉信里,许多虚饰的言词完全可以略过,拣重点的看,吃瓜群众最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一句话:“你们住的房子我会过户到你的名下。”

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安置前妻。

王力宏此举,立刻博得了李靓蕾一方的良性回应。最新消息,李靓蕾回应:将休战不告了。

王力宏釜底抽薪,扬汤止沸,终于使他疾如闪电的风波,化为乌有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3、 第三方:女人的悲哀是明明为“炮友”,却自以为是“恋友”。

在为期一周的王力宏风波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明星的光鲜背后,竟然大量地出现“约炮”、“召妓”、“性成瘾”这类词汇。

这些词汇是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接触、应该接触、乐于接触的语汇?

——对“性成瘾”这个词,我们抽出来分析一下,是否会延伸地生成出“赌博癖”、“偷窃癖”这种病症来?道德的缺失,是不是可以归咎于一种“失德癖”?是否用一种病理学、心理学上的名词,就可以让一个人的道德行径免受制约?

这些明星们在他们的歌词中,声情并茂地咏唱着人类的伟大的爱情,在他们演绎的艺术形象中,打造那些催人泪下的纯情篇章,而这一切他们演绎的“爱”与“情”,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一个不见,只有“炮”这样的器用之物,只有“召”这种以金钱作为后盾的控制性动词。

悲哀的是王力宏与李靓蕾曾经拥有过的一个家庭的局部性问题吗?

问情为何物,这是千古之谜。

但这些演绎情为何物的主力军,却身体力行在“炮”、“召”上大显神威,各显神通,确实在考验着大众的价值底线。

我们可以注意到,李靓蕾最初的时候,也是被作为“炮友”使用的,但她倔强地反戈一击,使她的命运发生了部分改变。

“炮友”的命运,从王力宏事件中,可以看出三部曲之进程。

第一部曲:相逢皆炮友。

李靓蕾文中写道,她与王力宏交往,有了密切接触,次日王力宏对她说:“不想谈感情。”

什么叫“炮友”?王力宏作出了经典的回答:“不想谈感情。”

可想而知,李靓蕾之前的那些围绕在王力宏身边的女友,可能都得到过这样的回应,别的人没有如此执着,听到这句话也就鸣金收兵,自认倒霉,但李靓蕾很执着,并没有被搪塞之语赶走,就此罢休,最终以怀孕为由,成功地将“炮友”关系转化为“夫妻关系”。

第二部曲:任你找炮友。

李靓蕾与王力宏婚后,忙于生育,疏于监督,只好听任“老炮”依然故我,为所欲为。所以,李靓蕾在长文中写道:“不奢望改变你了”、“我退出了你的生活”,也就是说,她已经顾不过来了,三个孩子,已经让一个母亲无法兼顾孩子的父亲的欲望奔跑了,只好让他恢复自由身,遍地找炮友。

第三部曲:冷水泼炮友。

连妻子都对丈夫失去了期待,把他视为一个“炮友”,偏偏第三方还在那里情切切、意绵绵地回首往事,把陈芝麻烂谷子当成“伤逝”的佐料。

这就是BY2组合中的孙雨在她的回应中,对自己与王力宏情事的描摹,说:“我是他曾经的女友、爱人。我也很幸运,因为我珍视曾经这段感情,所以保存着聊天记录。”

孙雨所说的时间段是2013年。

此回应立刻受到了李靓蕾的锋利的回应。她说2013年她已经与王力宏在一起。言外之意,这个时间是属于她与王力宏,哪里有孙雨的存在空间?

李靓蕾是如此回顾王力宏对孙雨的定性的:“王先生2012年跟我说你只是有发生过关系的‘朋友’”。

这应该是“炮友”的另一种解释,同样很经典。

有意思的是,从男性一方来说,“炮友”对他不伤及心灵,对女人来说,却可能成为她的心灵的伤痛。

我们看看孙雨在回应中提及她得知王力宏结婚之后的心灵震荡:

一是震惊:

孙雨回应中写道:“当他2013年10月试探性地告诉我,他遇到了新的人打算开始新的约会时,我诧异震惊,伤心难过,但却嘴硬地告诉他,我祝福他。”

二是流泪:

孙雨继续披露王力宏的婚讯对她的打击:一个月后,王力宏的结婚消息传来,“我哭了,但我一遍又一遍地说服自己,他这个年纪迅速结婚安定下来很合理。即使对象不是我”。

三是挣扎:

孙雨这样形容自己:然后“挣扎了两天”“29号我最终选择祝福他。”

而实际上,李静蕾与孙雨都在承受着一个女人被贯之为一个定义之后的必然的共同的命运,只不过孙雨只是初级阶段,而李靓蕾走到了中场,还是因为与孙雨同样的原因,被逼下场。也因为她投入得更多,伤害得也愈深。

李靓蕾与孙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王力宏的让我们看到尚有人性闪光的地方,就是他急流勇退,及时用他的道歉函,阻止了可能进一步恶化下去的女性维度里的乌眼鸡般的内斗。

但这样的只是斩掉箭尾、留下箭头的方式,根本没有涉及到“炮友”逻辑的根本性问题。只要“炮友”方式不从根本上改观,那么,会继续沿袭着与之前一脉相承的伤害,会继续有女人作怨妇式的反击、作伤心、流泪、挣扎的隐性自噬式反应。

一纸道歉信,离真正的本质性的问题,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从“炮友”到“人性”之间,究竟有多少距离,期待“人性”大家来丈量了。

0 阅读:38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