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机器战争:人工智能系统将如何改变未来冲突的面貌。

盼烟评武 2025-04-09 01:46:17

无情的机器战争:人工智能系统将如何改变未来冲突的面貌2025 年 4 月 4 日10:45

BMPT “终结者” 步兵战车。图片来源:俄罗斯国防部

乌克兰冲突成为了强大的催化剂,加速了人工智能(AI)在军队中的应用。《概况》杂志评论员弗拉迪斯拉夫・格林克维奇指出,未来,智能作战系统的能力和作用只会不断增强。

能够自主寻找目标并决定对其进行打击的自主武器系统,已经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帮助军人处理侦察数据,提高了无线电电子战(REB)系统、防空和反导防御系统的效能。人工智能正在我们眼前改变着战场的游戏规则。

我会替你思考如今,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在作战应用中最重要的领域是对侦察信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卫星系统、无线电侦察设备和无人机的发展,军人在无线电、光学、红外、声学等所有可能的范围内获得的信息量大幅增加。大量的 “原始” 数据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进行解码和后续分析。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一方面,信息量的增加本应有助于做出更优决策;另一方面,信息有时实在太多,让人在其中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人工智能系统,它们能够读取图像、监听无线电信号、发现并识别潜在目标。最重要的是,它们做这些事情的速度比人类快得多。信息处理得越快,基于此做出的决策就越及时,而速度因素在现代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系统与卫星侦察系统的结合尤其具有前景。据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战略分析与预测部门负责人康斯坦丁・博格达诺夫称,人工智能很快就能以接近实时的模式,在卫星图像中发现位于敌方领土纵深的军事目标。这样一来,从获取图像到下达打击目标指令之间的时间延迟将被最大限度地缩短。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很可能学会根据卫星数据快速探测到机动导弹系统。而这样的转变无疑会对战略稳定构成威胁,因为像 “白杨 - M” 或 “亚尔斯” 这样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ICBM)系统是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据专家称,对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机器探测功能很可能已被纳入目前正在轨道上部署的 “侦察星座” 中。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另一个应用领域,与上述方面直接相关,那就是实现参谋部工作的自动化:创建用于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的计算机过滤器,并为参谋部操作人员提供提示和建议。军人有一个 “作战指挥周期”(CBC)的概念,即针对特定作战任务做出决策并准备执行该任务所需的时间段。换句话说,就是从接收到信息到下达打击、重新部署、撤退等命令之间的时间。这个周期取决于许多因素:信息接收的速度、信息量以及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通信手段显著加快了作战指挥周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周期可能需要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而如今,通常只需几个小时。康斯坦丁・博格达诺夫指出,实践表明,现在甚至可以说这个周期只需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但人类因素成为了一个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参谋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接收信息、理解信息、核实信息、分析信息以及进行后续处理。参谋部操作人员一方面需要牢记现有兵力和装备的信息,另一方面要记住目标清单数据,并思考在合适的时间段内用什么来打击这些目标。机器完全可以承担这些功能,并为操作人员提供现成的提示,操作人员只需以相应命令的形式批准或否决这些提示即可。

博格达诺夫表示,不能排除未来会出现这样的系统,它们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根据对侦察和其他数据的分析,自行下达命令。不过,他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杀人机器” 已经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坚信,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已经使用了首批配备人工智能的飞行系统。这指的是使用了图像识别技术的攻击型无人机(UAV),它们能够在自主模式下搜索目标、识别目标并决定进行攻击。“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有很多理论上的探讨,也有试图建立规范基础来限制自主飞行武器的尝试,然而在实际军事对抗的背景下,这种武器还是出现了。”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表示。此外,很明显,这类系统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攻击型 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就证明了这一点,FPV 无人机是特别军事行动期间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无线电电子战系统的不断完善促使无人机开发者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制造通过光纤电缆控制的无人机。这种解决方案使它们对无线电电子战的干扰完全免疫,但限制了飞行距离、机动性和飞行速度。第二个方向是配备机器视觉和自动目标捕获模块的 FPV 无人机。据专家称,图像识别系统已经应用于像俄罗斯的 “柳叶刀” 这样更复杂的巡飞弹无人机上。

此外,人工智能元素已经在一些防空和反导系统、无线电电子战以及网络作战中得到了应用。卡申表示,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载体将包括大型中高空和高空无人机、战舰、地面装甲装备,包括坦克。所有这些都已经在未来的装备样本中有所体现。正如《祖国军火库》杂志主编维克多・穆拉霍夫斯基所指出的,地面机器人技术综合体(RTC)的成功发展需要其具备最大程度的自主性。也就是说,人类在操控战斗机器人时的参与度应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排除,转而由人工智能来控制。诚然,目前即使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未能成功制造出完全自主的地面机器人技术综合体。

“long” 对阵 “山姆大叔”如今,在民用和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方面,美国和相关国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两个国家都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并且制定了长期战略。美国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科研基础,然而,据瓦西里・卡申称,如今相关国家也不惜投入资金在全球范围内 “招揽” 能够解决与人工智能研发相关问题的数学家。此外,相关国家率先成立了统一的国家数据管理机构,用于管理人工智能工作所需的数据,而且总体而言,相关国家对发展战略重要领域和实施长期计划采取了极其系统的方法。与美国不同,相关国家不受选举周期的影响(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新总统上台几乎彻底改变了白宫的内外政策),这也是相关国家的一大优势。

2020 年,相关国家政府发布了《百年强军目标》,这是一系列需要在建军一百周年时完成的任务。其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武装部队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他们期望在指定日期前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瓦西里・卡申表示。相关国家尤其大力致力于开发自主作战平台,首先是海上平台。正在研发的包括与柴电潜艇大小相当的无人潜航器。

俄罗斯在军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也具有强大的地位。更何况,俄国在处理侦察信息、作战中应用无人机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极其宝贵的资产。此外,卡申称,莫斯科与相关国家积极互动,不过,俄罗斯没有相关国家那样用于人工智能工作的数据量。

打还是不打?许多专家认为,法律问题是军用人工智能系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如果做出错误决策,谁来承担责任呢?“以美国在也门、巴基斯坦、阿富汗使用作战无人机的知名案例为例,” 康斯坦丁・博格达诺夫解释道,“有多少次误击事件,本应打击恐怖分子目标,却攻击了平民。”在这种情况下,形式上的责任在于操作人员,但如果是机器自己 “按下按钮”,那该怎么办呢?

所有试图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最终都陷入了死胡同:批准使用该系统的军方辩解说,他们并不完全了解系统的算法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完全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思考的。而开发者则回应称,他们没有义务透露属于商业机密的信息,这样一来,问题就陷入了死循环。与此同时,在战场上可能会出现一种武器,其作用原理(和能力)对于使用它的人来说并不完全清楚。

另一个问题是:人们认为机器不会像执行者那样出现过度行为,也就是说,机器不会犯下战争罪行。然而,西方进行的实验表明,半自主和自主作战系统可能会被有目的地用于实施战争罪行,例如在特定地区发动恐怖袭击。博格达诺夫称,目前这个问题纯粹是理论上的,但也在被研究,因为如果军队的机器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忽视这些情况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

不过,国际经验表明,能够限制和禁止的往往只是那些从军事角度来看实际上并非非常有效的武器类型。瓦西里・卡申表示,要限制使用在战争或战斗中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武器是不可能的。这可以追溯到教会会议时期,当时教会试图禁止基督徒使用弩来对付异教徒。由于人工智能作战系统不仅高效,而且能够改变作战行动的范式,很难相信阻止其应用的尝试会取得成功。

以航空领域为例:至今,价值数亿美元的大型作战飞机仍占据主导地位。它们之所以庞大且昂贵,是因为需要飞行员来操控,而飞机的任务之一就是确保飞行员的安全。毕竟,培养一名飞行员也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飞行员是独一无二的 “商品”。“当你拥有由人工智能操控的平台时,你只需考虑能够损失多少装备,以及敌人需要花费多少资源来摧毁它们,然后据此对某种装备样本提出要求。你会很轻易地接受损失这些装备。”瓦西里・卡申解释道。更何况,许多类型武器中最昂贵的部分将不再是 “硬件”,而是 “软件”,即为其开发的程序。而软件的特点在于,与实体物品不同,它可以被无限次复制。这样一来,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相对廉价的作战系统,并且在消耗时不必心疼,因为可以预计敌人为了摧毁这些系统将消耗更多资源,最终导致失败。

很难说这个预测是否会成真,但如果成真,那么就有希望未来的战争会比现代战争更加人道。

0 阅读:0

盼烟评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