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遇到过的糟心事 —— 口腔溃疡。你说这小小的溃疡,咋就能把人折磨得够呛呢?好多朋友都跟我吐槽,一长口腔溃疡,那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吃啥都不香,稍微碰到溃疡处,那疼痛就像被闪电击中,“嘶” 地一下,瞬间让人食欲全无。晚上睡觉也不安稳,时不时就被疼醒,第二天顶着个熊猫眼,干啥都没精神。这反复折腾人的口腔溃疡,到底是咋回事?总这么频繁发作,要不要紧啊?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口腔溃疡这毛病实在太常见了,几乎每个人都曾和它 “狭路相逢”。有时候毫无征兆,它就突然冒出来,在口腔里肆意 “捣乱”。大家肯定都好奇,这经常长的口腔溃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什么样的口腔溃疡需要我们格外小心呢?别急,下面就给大家细细讲来。
口腔溃疡,说白了,就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的溃疡性损伤疾病,咱老百姓平常都爱叫它 “口疮”。这口疮可调皮了,发病位置不固定,一会儿在嘴唇内侧,一会儿又跑到舌头尖上,让人防不胜防。不过大部分时候,它还算有点 “良心”,一般 1 - 2 周就能自己慢慢好起来,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在它 “作威作福” 的这段时间,可真让我们遭老罪了。发作的时候,疼痛特别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的连正常吃饭、说话都成了大难题。一张嘴,那刺痛感就像小针在扎,话都说不利索,更别提享受美食了。
有一种口腔溃疡尤其让人头疼,就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它就像个 “牛皮糖”,老是缠着人不放,反复发作。它的典型病变是圆形的,中央凹陷下去,就像一个小坑,表面还盖着一层黄白色的假膜,周围有一圈边界清晰的红晕,看着就挺吓人。而且它 “活动范围” 可广了,口腔里的舌、颊、唇、齿龈、咽、硬腭等地方,都可能成为它的 “作案现场”。常常是这儿刚好了,那儿又冒出来几个,疼得人直抽冷气,简直就是口腔里的 “小恶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那可是五花八门,就像一团乱麻,错综复杂。首先,遗传因素在里头起了一定作用。要是家族里有人经常被口腔溃疡 “纠缠”,那你可得留个心眼,遗传这根 “线” 可能会把你也牵扯进来,让你也容易被口腔溃疡盯上。

免疫功能失调也是个关键因素。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总是熬夜加班,作息完全不规律,生物钟被搅得一团糟。再加上各种压力,焦虑紧张的情绪时常笼罩着,久而久之,免疫力就像被霜打的茄子,越来越低。这时候,口腔溃疡就瞅准机会,趁虚而入,在口腔里 “安营扎寨”,开始捣乱。
日常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也可能是引发口腔溃疡的 “导火索”。刷牙方法不对,用力过猛,或者不小心咬到自己,还有吃了太硬的食物,甚至矫正牙具和口腔黏膜摩擦,都可能在口腔里留下伤口。而这些伤口,就像一个个 “薄弱环节”,很容易被口腔溃疡 “乘虚而入”,慢慢发展成讨厌的溃疡。
另外,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比如缺锌、缺铁、缺叶酸和维生素 B 等,还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女性经期激素水平变化等,都有可能成为口腔溃疡的 “帮凶”,让它更容易出现在我们的口腔里。

不过,大家先别慌,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口腔溃疡,通常没啥大问题,可能就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一个小警告,提醒我们最近生活习惯不太好,得调整调整了。但要是频繁出现,而且长期都不好,那可就得提高警惕了,这时候,我们就得怀疑是不是得了风湿免疫科的疾病,比如接下来要重点介绍的白塞病。
白塞病,还有个名字叫贝赫切特综合征,它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础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 / 炎症性疾病。1937 年,土耳其医生 Hulusi Behçet 第一次报道了这种病,所以就有了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çet′s disease)” 这个名字。在咱们国家,每 10 万人里大概有 14 个人会得这种病,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 15 - 50 岁这个区间。
白塞病可不像普通口腔溃疡那么 “单纯”,它的症状除了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还有生殖器溃疡及眼葡萄膜炎,这被称为白塞病的三联征。但它的危害远不止于此,随着疾病的发展,皮肤、胃肠道、血管、肺部、关节、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都可能被它 “波及”,是个实实在在的 “狠角色”。

那为什么会得白塞病呢?作为一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目前认为凡是能影响免疫系统或人体自身稳定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它的诱因。像感染,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情绪焦虑、精神受到刺激等,都可能像一把把 “钥匙”,打开白塞病的 “大门”,让它有机会 “入侵” 我们的身体。
这里得特别提醒大家,可别以为经常口腔溃疡就一定是得了白塞病,这是很多人容易陷入的认知误区。虽然口腔溃疡确实是白塞病非常重要的诊断线索,但它们俩可不一样。白塞病的本质是一种变异性血管炎,它就像一个 “破坏分子”,可以把 “魔爪” 伸向全身大、中、小血管,从动脉到静脉,从最小的血管到大血管,遍及全身各处,造成多系统损害,对身体的危害极大。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白塞病,可不能自己瞎琢磨,得赶紧去医院,让专业医生帮忙诊断。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病史,仔仔细细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然后,要去抽血化验,像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白细胞抗原(HLA) - B5/51 等,这些检查结果就像一个个 “小情报”,能给医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判断病情。接着,还得做影像学检查,比如血管 B 超,核磁共振,胃肠镜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 “看” 到身体内部的情况,看看有没有隐藏的问题。对于那些大而深且长期不愈合的溃疡,还得做黏膜活检,这是为了排除癌变的可能,毕竟健康无小事。另外,还有特殊检查,像针刺反应等,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检查,才能准确确诊是不是白塞病。
要是确诊得了白塞病,也别害怕。首先,得特别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这是最基本的。平时吃东西可不能太 “任性”,过硬或者温度过高的食物就别吃了,免得损伤口腔黏膜,给溃疡 “可乘之机”。刺激性食物更是要远离,像辣椒、花椒这些,虽然吃着过瘾,但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可不小,只会让病情加重。
要是口腔或生殖器发生溃疡了,得赶紧护理伤口,这时候可不能偷懒。要及时清洁伤口,避免继发细菌感染,不然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去找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帮忙。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白塞病的 “神药”,但经过研究发现,有多种药物治疗该病是有效的。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口腔溃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问题。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记住,要是口腔溃疡频繁发作且长期不愈,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别不当回事。对于白塞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生活细节,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你们有没有被口腔溃疡折磨得 “死去活来” 的经历呢?或者身边有没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快来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故事和想法吧,咱们一起交流,一起守护我们的口腔健康,远离这些让人烦恼的疾病!说不定你的一个小经验,就能帮助到正在被口腔溃疡困扰的人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