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南海怀仁堂,一位女青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这里,她的神色有些紧张,因为她要去见毛主席。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深知毛主席是国家领袖,第一次见面总归是有些紧张的,但对于她而言,又似乎不太一样,她们并不是第一次见面。
原来是这位女青年之前让毛主席给她介绍工作,但毛主席有自己的原则,对此事几乎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这位女青年的丈夫曾经还在国民党政府里任过职。
自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找毛主席要工作的人都是无功而返,只有极少数的特例有这种待遇。
走着走着,她们就到了毛主席办公室,毛主席一见到她,立即正色道:“没给我带点东西?”
一直以来,毛主席都是个随和的人,这次却突然这么严肃地“问话”,气氛瞬间变得尴尬,工作人员都紧张了起来。
那么这位年轻女子是谁?她来找毛主席究竟所为何事?毛主席对她的态度又为何如此严肃?
1950年,从韶山回到北京的毛岸英,兴奋地向父亲毛主席汇报着在韶山的所见所闻,打听到姑姑毛泽建在狱中牺牲,还有一个养女在世的情况。
闻言,毛主席脸上的神色从高兴转为了悲伤,连忙问道:“她现在在何处?”
但当时毛岸英也不知道,他只是听说,未曾打听,在他准备回京的时候,已经拜托表舅文运昌打听清楚,之后向毛主席汇报。
不久后,省委交际处约到了毛泽建的养女陈国生,见面后和她说明了情况,并希望陈国生将自己的相关情况,直接向毛主席反映。
很快,陈国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也迅速由中央办公厅作出了回复,大意是请地方党政具体调查并落实。
在身份得到确认后,陈国生又主动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提出了两个请求:一是希望能求得一份工作;二是希望可以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
信件寄出去后,陈国生每日都盼望着能收到毛主席的回信,终于有一天,陈国生收到了一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信函的双挂号信。
虽然毛主席有规定,不给亲戚介绍工作,但陈国生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再加上她也是革命的一分子,按理说应该给她一份工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的丈夫曾是国民党部队里的旧职人员,正因如此,陈国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后来毛主席回信表示可以在当地找一份工作,于是陈国生拿着这封信找到了当地的政府,最后把她安排在长沙茶厂工作。
1951年,正在工作的陈国生被领导叫去,通知她有一个由省委交际处打来的电话,原来是中南海的电话,邀请她去北京。
见到毛主席后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面对毛主席的问题,陈国生顿觉一惊:“三舅,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带,您需要什么呢?”
毛主席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需要什么?你看我还需要些什么?”
看着局面有些紧张,毛主席笑着说道:“我是问你们带了什么书信啦、报告啦一类的材料没有?”
听到这话,陈国这才松了一口气,她来之前确实带了几封反映问题的信件,其中有一封是养母毛泽建在狱中时的亲笔信。
想到这些,陈国生连忙说道:“带了带了。”
然而当她正准备拿出来的时候,突然想到放在枕头下了,她的脸瞬间就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哎哟,放在饭店房间的枕头底下了。”
毛主席慈祥地笑着说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晏,东西带来了,又放在旅社里,这样吧,我派人就去取来。”
从这里看出,毛主席的非常关注人民的情况,以及毛泽建在狱中时的亲笔信。
于是毛主席安排秘书前往前门饭店把东西取来,而他们则在一起聊天,诉说着当年的事情。
陈国生回去后,虽然很少再去北京,但毛主席一直惦记着她,惦记着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女。
在此后的岁月里,陈国生始终兢兢业业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