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和我基因匹配,但我拒绝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做法对吗?

星耀幻域觅奇踪 2024-11-29 15:40:15

有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说突然接到了有一位患者和我的基因匹配,也就是说我可以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可是我却选择了拒绝捐献。

结果拒绝后心里一直乱糟糟的,也是挺不舒服的,患者会不会因此而发生一些不好的状况呢?我的做法正确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的人觉得应该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光荣的正确的。

当然,也有网友觉得拒绝也没有什么,捐了是情分,不捐也并没有什么错,并不应该因此有什么心理负担。

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是属于被捐献一方的,生病的是他的女儿,需要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来救命。

这样的情况也是很让人担忧的,因为这不仅仅需要花钱,倘若是没有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有用。

不过这位网友的运气也还算是不错的,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和女儿就是半相合的,也就是说虽然不是最适配的,但是救命还是可以的。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中华骨髓库里面找到了一个全相合的,于是网友也是赶忙准备联系。

不过医院在这个时候也是给出了忠告,大概意思就是说虽然说有全相合的情况,但是这毕竟是要看捐献者的意思的,拒捐和悔捐的情况还是很大的。倘若是遇到悔捐的情况,这是会耽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的情况可是非常严重的。

还有就是虽然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排异的几率会大一些,但是相对于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的复发率是会低一些的,而且全相合也会有排异的情况。

而且纵观医院的病史案例,家人提供造血干细胞的情况还是占多数的,而这或许也是最保险的选择。

说到这里, 有一些字眼还是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好奇,那就是所谓的“拒捐”和“悔捐”,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有的话,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所谓“拒捐”看着应该就是拒绝捐献的意思,而“悔捐”则是后悔而不去捐献的意思。

其实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流程的,前期一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受捐一方在中华骨髓库申请配对,然后中华骨髓库则是会通过配对而通知捐献者。

当然,这个时候捐献者点头,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无疑是皆大欢喜的,同样的,如果是选择拒绝,那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这个时候受捐者也并不知情,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

如果说这个时候捐献者同意的捐献,便可以进入第二阶段,那便会进行初配后的高配,也就是高分辨配对,而这个费用是由受捐者承担的。

如果说配对失败的话,也就没有办法只能自认倒霉了,如果说配对成功的话,则会有两种可能。

如果说捐献者表示愿意接受,那便皆大欢喜,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捐献者突然选择拒绝,受捐方固然会失望,但是这也毕竟是捐献者自己的选择,虽然说有一点不合适,但也在情理之中。

假设这个时候捐献者选择接受的时候,那便开始了第三阶段,捐献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便开始体检了。

当然,捐献者体检的费用同样是需要受捐者承担的,然而在体检之后,捐献者选择了拒绝捐献,这个时候就有些不地道了,捐献者又花钱又失望。

这个时候受捐者抱怨也算是正常的,但是捐献者却依旧是情有可原的,虽然可能遭到指责,但是一般来说也是指责一番便告一段落了。

而在这几个环节中,捐献者选择拒绝的话,便都是属于“拒捐”的,虽然说有些不地道的因素在,但捐献者毕竟不是圣人,即使拒绝了,也算是人之常情,属于是情有可原了。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虽然说受捐者可能会损失一些钱财,但是病人最起码也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这也是拒捐情有可原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捐献者并没有拒捐,按照正常流程一步步进入了正式捐献的流程,这个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

随后捐献者将会在医院里连续五天注射动员剂,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含量。

同时这个时候病人也会开始“洗髓”,这个行为是不可逆的,病人会因此变得像瓷娃娃一样,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带来巨大危险。

倘若是这个时候捐献者后悔了,选择“悔捐”,那问题可就大了,病人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这个时候捐献者的行为就无异于“谋财害命”了,受到千夫所指也算是正常的情况了。

说到这里,网友们应该也就明白了,在危害到病人的前几个环节中选择拒绝,那就叫“拒捐”,虽然说有些不地道,但也是情有可原的,一般也不会遭受到过多指责。

而在后面的环节中,病人已经开始了不可逆的“洗髓”,捐献者出现反悔的情况,那就算是“悔捐”了,这就是“谋财害命”了,属于是亲手将病人送上了绝路,被千夫所指也是正常的了。

话说回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果说突然接到了电话,有一位患者和我的基因匹配,请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命,选择了拒绝,心中感觉到不舒服,究竟有没有做错呢?

简单来看,这个环节应该是在中华骨髓库里发现了初配匹配的,这个时候选择了拒绝,属于是“拒捐”范畴中的。

而且这个时候并没有对病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而且病人一般情况来说还是不知情的,更没有所谓的“谋财害命”一说。

所以说,选择了拒绝也算是情有可原,医院便会找其他适配的人,提前做出决定要比后面后悔要好上太多,并不用因此而心生愧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