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动物界,无外乎其生存策略之巧妙、捕食技巧之惊人,以及它们那神秘的生殖行为。毕竟,对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而言,这两大活动便是其生命的主要追求。
在自然界中,脊椎动物的进化程度较高,其繁殖方式多数采取了性繁殖,而无脊椎生物群体中,不少种类仍保留着最古老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中,无需雌雄的共同参与,因而无需讨论交配时间长短。但在有性繁殖中,生物们交配的时长各不相同;
有的动物交配过程宛如时间的赛跑,迅速结束,堪称“闪电侠”;而有的动物则交配过程绵长,犹如“持久者”。
说到自然界的“持久者”,其实不在少数,例如众所周知的家犬、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马岛缟狸、澳洲特有的暗袋鼩等;
关于家犬,我们已然十分熟悉,它们演化出了一种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交配锁结机制,双方背对背结合,能持续半小时甚至更久。若在结合过程中强行将它们分开,则会导致雄性遭受极大的痛苦。
马岛缟狸,外表与狐狸相似,但它们并非犬科动物,而是属于灵猫科,这种小型食肉哺乳动物身长不过70厘米,夜间活动,捕食小型动物、鸟类及昆虫等。
虽然体型娇小,但它们性格凶猛,毕竟为肉食性动物。每年8至9月的繁殖季节,雌雄会共守一片领地,形成短暂的伴侣关系,其交配过程可持续8小时,堪称哺乳动物中的持久者。
暗袋鼩有两种,一种居住于澳洲内陆,另一种则分布在塔斯马尼亚半岛。它们属于有袋类哺乳动物,在澳洲这片土地上,有袋类生物占据了主导地位;
例如袋鼠、袋狼、袋狸、袋熊、袋貂等,仿佛整个澳洲都是它们的育儿袋天堂。
有袋类哺乳动物与我们这些无袋类哺乳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大约1.4亿年前,因大陆漂移,有袋类动物被隔离于澳洲和美洲,而其他大陆的有袋类则在漫长的进化史中,被更为先进、凶猛的无袋类哺乳动物所取代。
如今,澳洲的有袋类生物大都温顺、迟缓,例如食肉动物,它们显得颇为可爱,笨拙的兔子便足以对澳洲生态造成巨大影响,没有食肉动物能与之抗衡。
然而,在繁殖方面,有袋类动物展现出了极端的狂热,它们多数是“持久者”,暗袋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暗袋鼩的繁殖季节在夏季,持续约2至3周,雄性体内的雄激素水平飙升,使得它们变得异常狂热,疯狂寻找雌性以繁衍后代。
在此期间,它们会放弃进食与休息,甚至是生命,单次交配过程能持续14小时,可谓哺乳动物中的极致。
然而雄性的狂热并没有就此结束,只要尚有一息尚存,它们会继续寻找雌性,直至力竭而死。每年夏季,成年雄性暗袋鼩的数量会锐减,种群数量降低一半。
这种行为背后的利他主义精神令人惊叹,通过牺牲自己,雄性暗袋鼩为雌性和后代创造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这一自然现象让生物学家感到惊异,同时也为它们数量的减少而感到忧虑。
过去,雄性的这种行为不会对暗袋鼩的整体数量产生太大影响,新生个体能迅速补充种群数量。然而,如今受到环境变化、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暗袋鼩的种群已经濒临灭绝。
谈完自然界的“持久者”,再来聊聊“闪电侠”!
“闪电侠”在自然界中数量众多,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大多属于此类,例如狮子、老虎、长颈鹿、大象等,它们的交配时间往往仅数秒至几分钟,这是自然的常态。
为何动物在交配时间上存在差异?
时间的长短并非动物可以选择的,这是它们各自独特的繁殖策略,是深植于基因中的特性,因此,人类亦应遵循这一自然规律。(至于为何提及人类,后文将有说明。)
时间长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单次繁殖的成功率,并能占据优势,不让竞争对手侵占。这对于繁衍后代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然而,缺点在于,在自然界中,长时间的交配非常危险,尤其是对独处的动物,分心和警觉性降低使其容易成为天敌的目标。
因此,“持久者”通常生活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它们更倾向于群居生活。
而「闪电侠」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和机动性,随时随地都能完成交配,尽管单次成功率不高,但依靠高频次的交配也能保证繁殖成功。
它们生活的环境往往危险重重,即使是群居的狮子,在草原上也属于“闪电侠”。
那么,人类与它们有何不同?
或许你会认为,人类群居,生活环境相对安全,应当是“持久者”。然而,实际情况是,人类属于典型的“闪电侠”。
无论是人类还是类人猿,都属于交配时间较短的物种。
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一篇论文提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交配时间相对较短,平均不足3分钟。
人类作为“闪电侠”,加之一夫一妻制的出现与发展,导致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生殖骨逐渐退化。
为何人类会成为“闪电侠”?
答案很简单。10万年前,人类刚刚走出非洲大陆,虽然过了数万年的安稳日子,但进化中的数百万年都留在了非洲,闪电般的基因标识已经深深烙印在人类的DNA中。
短短数万年的安宁并不能改变太多,因此,人类必须接受自己作为“闪电侠”的现实,无需过于强求。
动物交尾时间过长,应该不利于该物种发展吧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