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州内迁看宋朝西北疆域的退缩

历史看最美 2024-12-10 06:21:35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白令月

字数:1573,阅读时间:约2分钟

笔者在前文《宋初的后套丰州是什么性质?大宋以夷制夷的正面典型——黑山藏才部》中谈到了宋初西北势力范围一度囊括河套大部分;那么,北宋的西疆是如何退缩到河套的边缘地带的呢?本篇,笔者将以丰州内迁为例,概述一下宋初西北疆域的变化。

根据记载,居住在河套黄河几字湾以北、黑山(属阴山山脉)一带的党项藏才部,其中的王氏部族于宋开宝二年(969年)投宋;但在这之前宋已有丰州刺史,并且在当地接纳了投宋的部族,这说明宋初丰州并非是开宝二年王承美或王甲投宋后才有的,根据《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的说法,在契丹平定位于后套东侧的天德军(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时契丹改为应天军)叛乱后,迁其民于前套平原另建丰州天德军(今内蒙呼和浩特东),暂时放弃了对后套的经营,于是位于后套的旧丰州(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南、乌拉特前旗西北黄河北岸)仍归于五代中原王朝的版图(中原的朝廷也将天德军治所迁于旧丰州)。

编于宋太宗朝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这时的丰州治所仍在九原县(即后套丰州旧址),只是因五代时人户迁移,蕃部入居,到宋初时当地已无确切的户数,而丰州的军政长官又是蕃部首领,所以后套丰州乃是羁縻而已;有一种说法称王承美/王甲投宋后就开始在套内麟府以北(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南)修丰州城:

“鄂尔多斯东部成为西夏、辽、宋争夺的重点地区,而准格尔旗南部由丰州故城和保宁砦、永安砦两座卫星城及其烽燧线,组成的多重军事防御体系,成为北宋王朝西北边防的重要据点。丰州之名,源于辽丰州天德军。丰州地方本是河西藏才族聚居地,其首领曾由契丹授予左千牛卫将军。宋开宝二年(969年)归附宋王朝,藏才族首领王承美被宋朝任命为丰州衙内指挥使,开始兴筑丰州城,由于土地贫瘠,依赖朝廷供给,30年后,丰州城才筑成。王承美在对辽作战中取得多次胜利,景德元年(1004年)宋朝升任王承美为丰州刺史。”[1]

这种说法问题不少,首先,宋丰州之名并非源自辽丰州天德军,而是承自唐代后套丰州之名,辽丰州天德军也承自唐丰州与天德军之名;其次,河西藏才族在归宋时其居地“丰州地方”并非位于套内麟府西北一带(所谓的鄂尔多斯东部、准格尔旗南部),据《武经总要》载:“丰州九原郡,春秋戎狄之地,接胜州界,有藏才三族,并在河北。”[2]可知其居地仍在后套丰州旧址(九原)以及后套周边的黄河几字湾以北地区,在王氏藏才投宋后,宋朝仍有继续招纳其他藏才部的动作,而这些藏才族也多在丰州河北乃至黑山一带;再次,“30年筑成丰州城”一说其依据是开宝二年(969年)的王氏藏才投宋和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修丰州城的举措[3],该说法把这两件事的相隔时间当成北宋修丰州城的时长,这显然不正确。

位在今内蒙准格尔旗南部的丰州城,仅仅只是周长两千余米、城基面积0.2平方公里的中型城池,这等规模的城在宋代以前的河套地区有数十座之多,修这样一座城绝不需要三十年之久。

▲二长渠村古城即北宋丰州城

《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一文认为“该城始筑于北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4],而据《宋会要》载:“元和(当为咸平之误)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天头原批,丰州言:‘修城工毕’”[5],则北宋丰州城应在当年内修筑完成;参考北宋后来修筑的另一西北重镇银州新城(即永乐城,又名银川寨,故址一说位于今陕西榆林米脂县西北龙镇马湖峪村,另有说法认为在今榆林横山区党岔镇王家坬村或榆阳区上盐湾镇上盐湾村),仅用时不到半月即筑成,虽永乐城面积只有约7.5万平方米,但占地两倍半多一点的丰州城工期也不至于是永乐城工期的数百倍。

最后再指出一个错误,王承美并非是在真宗朝的景德元年(1004)升任丰州刺史的,而是早在太祖朝的开宝五年(972)就被授予丰州刺史一职,且在前一年因其父过世,王承美担任了天德军蕃汉都指挥使、丰州知州[6],从职权上来说已经相当于实职的丰州刺史了。

位于套内麟府以北(准格尔旗南)的丰州城迟至真宗朝才开始修建,之前的北宋丰州,并不在此,那么原本居于黑山、后套地区的王氏藏才部为什么要迁到麟府附近?他们又是何时迁过来的呢?

宋太宗朝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据西北的定难军(治夏州,辖区约为今陕西北部及内蒙鄂尔多斯南部部分地区)节度李继捧因其无法服众,引发李氏家族内部矛盾;李继捧的叔父李克文上表宋廷请朝廷令李继捧入朝,宋太宗趁机以李克文为权知夏州(治今陕西榆林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事,派尹宪为同知夏州事,想以此控制夏州地区。

李继捧无奈只得于当年五月率族人入朝,向宋献上了定难四州(一说为五州,即夏、银、绥、宥、静)八县之地,宋太宗将此视为平海(清源,即泉、漳二州)陈洪进之后的又一次献地;元人所修《宋史》则将之评价为宋初“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步,“(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夏、银、绥、宥……县八……至是,天下既一”[7]。

当时估计谁也不会想到,这一事件竟然也是党项平夏部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化之机。

就在李继捧入朝的同年,继捧的族弟——定难军都知蕃落使李继迁率数十部众逃出夏州奔往东北三百多里外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东北),集聚力量,准备自立一方。

之后李继迁开始不断与宋军交兵,虽然多遭挫折,但李继迁每次都能重聚人马,在投靠契丹辽国后,李继迁的势力更加稳固。

面对契丹与党项结盟的局势,宋太宗感到有必要加强麟府(即麟州与府州,治所分别位于今陕西榆林神木与府谷)一带的防御力量,因为麟府“与契丹的西部地区相接,因此成为防止契丹南下的重要屏障,党项族自唐末就长期盘踞在陕北一带……(契丹)于雍熙三年(986),以义成公主嫁继迁,并册封继迁为夏国王。从这一时候起,麟府地区不仅要面对北方的契丹,还要防范西部的党项势力,成了控扼西北、屏蔽河东的战略要地,北宋‘国巨防之地’,‘天下精兵之处’……以北抗强辽,西拒劲羌……面对辽、夏的双重压力,北宋政权‘一身二疾’的国防特点在麟府地区得到了突出的显现,这种边疆形势的变化自然是促进麟府成为有着一定军事处置权限的帅司路的最重要原因。”[8]

李继迁在与宋反复争夺原定难地区的同时,也没有忽视麟府地区,而契丹也在这一时期再度开始了对套内的用兵行动,辽军从其西南面进入套内也需要经过麟府辖境;对于成为要冲的麟府,宋太宗除了加派内地兵将,设置行营,增置军寨,也将从其它地方的招揽的蕃部迁于麟府;原本活动于旧丰州境(后套)一带的王氏藏才部,也在太宗朝淳化二年(991)迁于麟府周边的子河汊,“淳化二年冬(王承美)来朝,令归所部,控子河汊。自是诸蕃岁修贡礼,颇效忠顺。”[9]

王承美部所控的这个“子河汊”,按惯常说法,即为紫河汊,位于麟府东北的浑河(今呼和浩特红河)入黄河处(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县西)

▲出自卜凡《“澶渊之盟”以前宋辽战争交通路考》

但是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子河汊却是在麟府西北的屈野川(今窟野河)上游一带。

▲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

在王氏藏才部迁至子河汊后,其所领的丰州自然也迁至该处,《行政区划通史宋夏卷》也认为淳化二年王承美所部控子河汊后丰州州治位于府州西北约二百里处的窟野河流域。[10]

▲出自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宋至道元年(995年),李继迁引契丹兵入犯府州,被宋永安军节度使折御卿所部败于子河汊(紫河汊),此战没有王承美什么事,可见王承美部所控的“子河汊”并不在由契丹西南面进入宋府州境所要经过的紫河汊;谭图和行政区划通史所认为的位于麟府西北屈野河一带的子河汊丰州位置当属准确。约莫也是在这个时候,宋朝又在屈野川东边的浊轮川置浊轮寨,“以重兵戍守”[11],但在李继迁势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该地的宋朝军寨也没能幸免,“李继迁割据后,宋失浊轮、军马二寨,麟府路辖境有所缩小。”[12]

由后套唐丰州故址迁至套内麟府西北的子河汊,这是宋丰州的第一次内迁;至宋真宗咸平五年,李继迁攻陷浊轮寨,同年宋朝修丰州城,丰州位置再次内迁,迁移到了府州西北125里、麟州东北140里之处,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南部纳日松镇二长渠村宋丰州城遗址所在;这里的位置相比屈野河上游的丰州更加靠近麟府。

然而到了宋仁宗朝庆历元年(1041年),丰州城被西夏军攻陷,后来宋军收复丰州,但旧城已毁;宋朝于嘉祐七年(1062年)重建丰州,新丰州城位置一说与旧址相同,另一说则是位于府州境内的萝泊川掌地(今府谷清水川上游),相比旧址稍稍内迁。

真宗朝所筑丰州城位置在今内蒙境内,而按谭图所示,仁宗朝重建之丰州位置位于今陕西境内

综上,北宋丰州一共有过四个位置,迁移过三次,大致位置如下图所示

①:旧唐丰州故址,宋初承自五代的后套丰州,也是宋丰州的第一个位置

②:淳化二年王承美部迁至麟府西北二百里处的屈野川上游,宋丰州的第二个位置

③:咸平五年宋朝于府州西北125里、麟州东北140里处建丰州城,宋丰州的第三个位置

④:嘉祐七年宋朝于府州西北百里重建丰州,宋丰州的第四个位置

随着丰州的步步内迁,宋朝的西北疆域由远至河套西北端的后套平原(势力可及阴山山脉之黑山一段)逐步退缩至套内东部的屈野川以西,再部分退至浊轮川以东。

参考文献及附注:

[1] 王永胜《北宋烽燧线的考察与研究》,类似说法还有甄自明、赵东升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长城的现状与保护、利用研究》:“准格尔旗宋代丰州长城烽燧线主要由23座烽火台、永安砦和保宁砦两座砦址以及丰州城组成。烽燧、城砦遗迹主要分布于纳日松镇……公元969年,归附北宋王朝的藏才族首领王承美被任命为丰州衙内指挥使,开始兴筑丰州城,30年后筑成。”

[2]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七 河东路

[3] 《宋史》卷六 本纪第六 真宗一 “(咸平五年冬十月)庚寅,修丰州城。”

[4] 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5]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

[6]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 “(开宝)四年七月,命(王)承美为天德军蕃汉都指挥使,知丰州事,以其父卒也。五年,授承美丰州刺史。”

[7] 《宋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8] 孙尚武《北宋时期麟府路边防地理研究》第一章1.3.4《宋、辽、夏关系的变化》8-9页

[9] 《宋史》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第十二《王承美传》

[10]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第三编第五章《河东路州县沿革》(十八)丰州346页

[11]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七 河东路

[12]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绪言 第3页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白令月。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