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女找对象这件人生大事上,父母的言行往往有着深远影响。不同层次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感情问题时,表达方式差异显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儿女找对象时,低层次的父母常说的三种话,而高层次的父母却会闭口不谈。
“别太挑了,差不多就行”低层次的父母,常常把 “别太挑了,差不多就行” 挂在嘴边。他们或许是出于对儿女婚事的急切,或许是自身传统观念作祟,认为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没必要在择偶上过于执着。然而,这种看似 “务实” 的话语,实则是对儿女情感需求的忽视。
就像《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起初并不被安杰家人看好,觉得江德福大老粗一个,与安杰不般配,劝安杰别太挑,差不多就行。但安杰坚持自己的内心,最终两人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爱情与婚姻。如果安杰当初听从了家人 “差不多就行” 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这段美好的故事。
爱情与婚姻,本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想伴侣画像,这并非所谓的 “挑剔”,而是对幸福的合理追求。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当父母说出这句话时,其实是在打压孩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他们在还未真正探索爱情之前,就被迫降低标准。
高层次的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深知,儿女的幸福是无法用 “差不多” 来衡量的。他们会鼓励孩子勇敢追寻真爱,尊重孩子的择偶标准,相信孩子对爱情的直觉。即便孩子一时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们也不会催促,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那个灵魂契合的人。
“他家 / 她家有没有钱,家境怎么样”低层次的父母在儿女找对象时,往往把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放在首位。一开口就是 “他家 / 她家有没有钱,家境怎么样”。在他们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了婚姻的质量,找个家境好的对象,就能让孩子少奋斗几十年。这种观念,将婚姻赤裸裸地物质化,忽视了感情的基石作用。
在《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一门心思希望女儿们嫁给有钱有势的人,对男方的财富和地位极为看重。她的这种观念使得女儿们在感情道路上充满波折。伊丽莎白起初因为达西的傲慢以及对其财富的偏见而拒绝他,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发现达西的善良和真诚,最终两人走到一起。倘若伊丽莎白完全听从母亲,只看重财富,可能就会错过真正的爱情。
固然,经济条件在婚姻生活中确实有一定影响,但绝非唯一的决定因素。一段仅仅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很可能在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时不堪一击。当父母过于强调物质,孩子在择偶时也会不自觉地将重心偏移,最终可能错过真正爱自己且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高层次的父母明白,爱情是婚姻的核心,而非金钱。他们更关注的是对方的人品、性格、价值观等内在品质。他们会引导孩子去观察对方是否善良、是否有责任感、是否与自己的孩子三观相符。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因素才是决定婚姻能否长久幸福的关键。
“结婚后,一定要管住对方”还有些低层次的父母,会对儿女说 “结婚后,一定要管住对方”。这种话语背后,透露着一种对婚姻的不信任和控制欲。他们认为,婚姻就像一场博弈,只有掌控住对方,才能保证自己孩子的利益。
但事实上,健康的婚姻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之上。就像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钱钟书专注学术,杨绛全力操持家务并投身文学创作,二人携手走过许多岁月。他们从不是一方管住另一方,而是彼此尊重、相互成就。
当一方试图去 “管住” 另一方时,只会引发矛盾与冲突,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这种观念不仅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婚姻理念,还可能在孩子婚后的生活中埋下隐患。
高层次的父母懂得,婚姻是两个人携手共进的旅程,需要双方相互扶持、相互理解。他们会教育孩子,在婚姻中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与自由,遇到问题时要坦诚沟通,共同解决。他们相信,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婚姻,才能稳固而长久。
写在最后:总之,在儿女找对象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语和态度至关重要。低层次的父母常说的这些话,看似为孩子着想,实则可能阻碍孩子收获真正的幸福。而高层次的父母,以他们的智慧与远见,选择闭口不谈这些,而是用尊重、理解和引导,助力孩子在爱情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归宿。作为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的感情问题上,是属于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