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中是一个男孩,可是从小就被告知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
这样的痛对家里人来说,是撕心裂肺的。
对于王明中自己,也很难受,因为他要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但是这种难受,和家里人的心痛是不一样的。
家里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儿子,却不能传宗接代,亦或是这种难以言出的隐痛,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但是对于尚且年幼的王明中来说,最让他难过的是自己和身边人的不一样。
这种和别人不一样的痛,如影随形,远比未来不能生育带给他的影响要深重的多。
大娘对他特殊的好,让他难以接受。
王明中从小就是大娘看着长大的,她对王明中本身就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在得知王明中的病情之后,她对王明中更加的偏爱。
可是,家里的鸡蛋并不是不够吃,柜子里的零食明明很多,但是她却偏偏不给王雪花吃。
这种偏爱已经不是普通的偏爱,而是病态的。
大娘需要用这种刻意的偏爱,来缓解自己内心对王明中的愧疚和不安。
就像明明王宪平已经告诉她这个病急不来,需要时间和耐心,她还是失去理智,近乎自虐的吃苦受罪,也要看好明中的病。
她尝试了很多办法,最终还是没有治好明中的病,但是她这一通折腾,却换来了自己的心安。
事实上呢,她所做的一切,只是让王明中感到难受。他不想接受大娘这种特殊的好,因为这种好,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他,他和别人不一样。
可是,大娘却不管不顾,就像当初不顾王宪平的阻拦,偷偷带走明中一样,她非要表现出对王明中的偏爱。
大娘的这种自我牺牲,自我感动的付出,教坏了王明中。
东西不是不够吃,她却非要只给王明中一个人吃,这种特殊的关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王明中。
王明中谈的第一个对象是一个离过婚,带着孩子的女人,两个人分手的理由是王明中照顾不好女儿。
在王明中眼里,他在一旁看书,女儿摔倒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女朋友却要指责他当不好父亲。
实际上,女朋友只是想让他有一个正常父亲的反应,女儿疼了会心疼,而不是第一时间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我生病了,所以你们都要让着我。
王明中一边说着不想接受大娘的偏爱,一边却很享受这种偏爱。
大娘的偏爱,治愈着王明中的童年,毕竟谁不想被偏爱,被放在手心上呢?
在大娘的偏爱中长大,王明中渐渐养成了“我有病,我有理”的想法。
在考大学的时候,他明明有保送的机会,可以为家里人减轻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但是他却拒绝了。
他的拒绝,意味着王雪花不能上大学,毕竟他那样的家庭,只能供养一个大学生。
王明中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得了这种见不得人的病,所以我想从医,我想治好更多的人。
并非王明中的想法不对,只是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下,王明中坚持要上医学院的想法,就是从小被偏爱养成的薄凉。
王宪平和刘淑霞最初坚持要让王明中保送,但是当王明中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她们只能选择放弃王雪花。
王雪花本来也不能理解王明中的坚持,可在看到了王明中的日记,明白他的苦衷以后,也自愿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
如果没有王明中的病,理性的看待这件事情,王明中的选择就是自私。
从小,他就在一家人的偏爱中长大,他不能接受。可实际上,他不能接受的不是偏爱,而是别人异样的眼光。
一旦牵扯到自己的利益,他立马就把自己的病拿出来说事。
上医学院是很重要,但是和让王雪花不上大学比起来,明显他接受保送,王雪花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业,更重要。
王明中人性中的薄凉,警醒万千父母。
从小到大,王明中都不是一个愿意付出的孩子。
小时候的他,在别人的嘲笑中长大,加上他学习很好,家里人对他格外的宽容和容忍。
他得了病,又很明显的自闭,所以即使他做错了事情,也没有人愿意轻易的指责他,因为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但并不是可怜的孩子,就可以没有原则的宠爱。最终的王明中,完全养成了一个自私冷漠的模样。
上大学的时候,他没有让着王雪花,他宁愿看着王雪花牺牲上大学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原因是他有苦衷。
找对象的时候,他拒绝了一心爱慕他的严冰,选择大他六岁,并且离婚带着孩子的女人,他没有考虑过家里人的想法。
原因是他从小生病,他自卑,他接受不了严冰的美好,所以选择了大他六岁的女人。
出国读博的时候,他没有考虑过从小把他带大的姥姥,也从来没有和家里人商量过,只是告知家里人,他的选择。
原因是他要实现自己从医的梦想,他因为从小患病,所以一定要治病救人。
王明中的薄凉在于他做的每一个决定,不管家里人同意不同意,他都没有考虑过家里人。
就像出国读博这件事情,家里人不一定会反对,可是他的想法却是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不必和任何人商量。
生而为人,真的可以凉薄至此,父母应当反省。
王明中并不是一个缺爱的孩子,而是有太多没有原则的爱。
家里人对他所有的爱,对他特殊的关照,养成了他万事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
一旦遇到事情,他首先以极其防备的心理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可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家人的爱,也许本来就是支持你的。
他总是站在家庭的对立面,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他的家人理所当然的接受着他的借口。
最后的他,也从未在姥姥面前尽过孝,甚至还不如从小被姥姥忽略的王雪花。
有些孩子骨子里薄凉,长大以后就想远离父母,有了独立的条件之后,不愿意再和原生家庭有任何关系。
那是因为在他的原生家庭里,一直都存在着没有原则的爱,养成了孩子的自以为是。
我们可以去爱孩子,但也必须让孩子学会感恩,不然,就会像王明中一样,刻在骨子里的薄凉,伴随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