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坛震动,4月26日蓝白联合举行"战独裁"抗议活动,全岛各地支持者如潮水般涌向凯道,人数爆炸性突破十万,远超预期数倍,场面壮观。
马英九、韩国瑜等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力挺,展现非同寻常的团结决心。而被视为绿营"暗桩"的黄珊珊却以外出为由缺席,令黄国昌怒火中烧,白营内部矛盾公开化。
黄珊珊为何避而不见?蓝白联手能否撼动赖政府?

4月26日下午,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人潮涌动如海。原本预计五万人的集会,现场人数却爆炸性增长,多方消息显示,参与人数已远超十万。从高雄到台中,从云林到南投,全岛各地的游览车排成长龙,载着愤怒的民众向台北进发。
台中市长卢秀燕带领的车队多达70辆,高雄在韩国瑜呼吁下集结了45辆,台南30辆,云林30辆,台中70辆,这还不包括自行前往的民众。北台湾地区更是人头攒动,前民代郭正亮分析称:"光北台湾就有1200万人口,他们的参与才是真正的关键。"

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的现身,更是为集会增添了重磅分量。当他登上讲台时,全场山呼海啸,许多人高喊"马总统"。马英九态度鲜明:"若司法沦为政治工具,民主将毫无意义!"这句话引发全场共鸣,气氛达到沸腾顶点。
这场气势如虹的抗议活动,不仅人数超出预期,更展现了民意觉醒的力量。当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民主法治受到威胁时,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亲身参与这场抗议。此次规模远超以往任何一次集会,不禁令人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台湾民众奋起抗争?而这背后,正是赖清德政府一连串的司法打压行动。

就在蓝营倾巢而出之际,白营内部却暗流涌动。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虽率众到场,但该党"一姐"黄珊珊却以"外出"为由缺席,引发轩然大波。
"赖清德派出什么人,跟白营某些人接触,说了些什么,我一清二楚!"黄国昌在接受采访时语带愤怒,话中有话。这席话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直指黄珊珊可能暗中与绿营接触。黄国昌干脆在凯道集会现场设立了罢免吴思瑶、吴沛忆两个连署摊,让白营志工前往帮忙,展现对抗绿营的决心。

细究黄珊珊的行为轨迹,她此前多次向已被羁押的柯文哲鼓吹"绿白合",被不少柯粉视为绿营安排在白营的"线人"。此次关键时刻的缺席,更是坐实了这一怀疑。而有趣的是,柯文哲妻子陈佩琪却力排众议,决定到场支持,这一对比更加凸显了黄珊珊的异常立场。
白营内部的这一分化,正是赖清德分而治之策略的体现。通过拉拢白营中的部分人物,不仅能获取内部信息,更能削弱蓝白联合阵线的凝聚力。这种分化战术,在台湾政治史上屡试不爽。然而,黄国昌的公开表态也表明,他已经识破了这一伎俩,并准备反击。

黄珊珊的面目显露,不仅威胁到白营团结,也凸显了台湾政治中人心难测的现实。在强大的权力诱惑和政治压力下,政治立场可以变得如此脆弱。而这正是当前台湾政治环境中值得警惕的现象。而在黄珊珊缺席的同时,赖清德政府的司法打压也在不断升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绿色恐怖"。

赖清德政府对反对声音的打压,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就在凯道集会前夕,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被羁押,成为此次"大搜办"中首位被收押的蓝营地方主委。
这位75岁的老人,是朱立伦的左膀右臂,在国民党内部威望极高。她曾多次因年龄问题申请退休,都被朱立伦挽留,可见其重要性。赖清德政府此举,无异于是对国民党的釜底抽薪。更令人震惊的是,知名人士蔡正元也被戴上电子脚镣,限制出岛。作为一名在网络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蔡正元的遭遇无疑是赖清德对言论自由的赤裸镇压。

"谁是下一个?"这成为萦绕在许多蓝营人士心头的疑问。有台媒分析指出,民进党针对黄吕锦茹的调查,最终目的是搜集更多证据,以便将朱立伦送进监狱。这种"连坐式"打压,让人不禁联想到柯文哲的遭遇,如出一辙的手法暴露了赖清德政府独裁本性。
这种司法沦为政治工具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台湾民主法治的基础,更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台当局执法人员的表现让多数民众抱持怀疑心态,"只办蓝不办绿"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当执法机构沦为政党的打手,台湾的民主还能剩下什么?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蓝白阵营不得不联手抗争。此次凯道集会,就是对赖清德政府的一次集体抗议。而这背后,不仅仅是岛内政治势力的博弈,更有国际因素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态度对台湾政局有着重要影响。而此次抗议活动的规模之大,也预示着台湾政治格局可能迎来重大变革。

就在蓝绿对峙日益激烈之际,美国却在关键时刻插了一脚。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与台湾国安部分负责人吴钊燮会面,讨论"美国对台湾的坚定承诺",这一举动被解读为美国对赖清德的支持,无疑增加了反对派的压力。
然而,前民代郭正亮的警告意味深长:"没有一个统治者看到十几万人潮,不会害怕的。"他更直言,如果赖清德继续"硬干",就要准备迎接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一再证明,当民意如潮水般涌动时,再强大的政治力量也难以阻挡。

此次通过二阶段罢免的民代可能会不少,这对绿营构成实质威胁。台湾的罢免制度作为民主的安全阀,正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选民感到被代表背叛时,罢免权就成为他们手中的利器。而这正是民主制度的活力所在,也是台湾公民社会日益成熟的表现。
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赖清德政府的选择将决定台湾政治的未来走向。若继续推行独裁政策,只会激起更强烈的反弹;若能尊重民意,回归法治轨道,或许能避免更大的政治危机。不管怎样,此次凯道集会已经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台湾民众不会容忍民主法治的倒退,他们愿意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民意。无论是蓝营、白营,还是绿营,最终都必须面对这一现实。而当民意清晰表达时,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就为期不远了。

蓝白上凯道,既是对赖清德绿色恐怖的强烈抗议,也映射出台湾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马英九力挺、黄国昌怒指黄珊珊勾连绿营,台湾政坛剑拔弩张。尽管美国暗中支持赖政府,但十万人的怒吼已成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场政治较量,终将由民意定夺。当权者能否听进民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