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军的对抗正持续升级,短短6周内胡塞武装成功击落7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同时对红海北部的美国"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发动攻击。五角大楼罕见承认,此次无人机损失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且胡塞武装打击美军无人机的能力正在增强。
与此同时,美伊关系迎来新变数,双方即将展开第三轮谈判,但美伊立场依然强硬。以色列则承认"错误"炮击联合国设施造成人员死亡,令美国这个盟友陷入两难。
美军为何在也门陷入如此被动?胡塞武装究竟靠什么手段击落先进无人机?

作者-山
胡塞武装的红海复仇五角大楼的官员们最近可能睡不好觉了。他们引以为豪的MQ-9"死神"无人机,在也门上空接连被胡塞武装击落,宛如天空中的活靶子。短短6周内,胡塞武装就成功击落了7架价值不菲的美军尖端无人机,平均每周就有一架价值3000万美元的高科技装备变成了废铁。
这些"死神"无人机原本是前往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本应是天空中的隐形杀手,却在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面前暴露无遗。更令五角大楼头疼的是,胡塞武装不仅仅满足于击落无人机,还大胆地向美国海军的"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发起挑战,用导弹和无人机对这些海上巨兽发动攻击。

信息源:“死神”折戟也门,胡塞武装6周击落7架美军无人机 2025-04-25 17:05·京报网
美国作为世界军事强国,却被一个地区武装组织如此挑战,这种反差实在令人咋舌。胡塞武装使用的导弹成本仅约10万美元,却能击落价值3000万美元的美军无人机,这种巨大的成本不对称让美军陷入了战略困境。一方面,美军不得不继续派出侦察设备监视胡塞武装;另一方面,每次行动都面临着被击落的高风险和高成本损失。
这种局面就像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拳击手被一个灵活的轻量级选手不断消耗,虽然力量强大,却总是打不中对方,反而不断受伤。

胡塞武装正是利用这种非对称战争的优势,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战略价值,既展示了自身实力,又向世界证明了美国并非不可战胜。他们还扬言要尝试击落美军B-2"幽灵"轰炸机,这无疑是对美国军事霸权的又一次挑战。
不仅如此,胡塞武装对美军无人机的击落能力还在不断提升,这表明他们正在快速学习和适应美军的战术和技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军在也门的行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成本,甚至可能影响美国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

信息源:最新型武器落入胡塞之手?美媒:风险巨大! 2025-04-26 16:42·环球时报
美军无人机的致命缺陷美军引以为傲的MQ-9"死神"无人机,被视为现代科技战争的尖端利器,如今却在也门山区的简陋防空系统面前现出了原形。这种无人机采用活塞螺旋桨发动机,飞行速度仅为200-400千米/小时,像个在天空中漫步的胖子,遇到危险几乎没有躲闪的能力。
更致命的是,它那大展弦比的平直翼设计虽然提供了长时间巡航能力,却彻底牺牲了机动性。当胡塞武装的防空导弹锁定它时,这架价值3000万美元的高科技产品就如同一只被射灯照到的飞蛾,除了等待被击落别无选择。

相比之下,中国的云影无人机可在14000米高空进行巡航,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620公里,比MQ-9快了整整200公里。这种速度优势让它能够更有效地躲避近程防空系统,如同一只灵巧的燕子而非笨重的鸭子。中国的察打一体机种类丰富,包括翼龙2、彩虹4等多种型号,性价比远超美军同类产品。
美军无人机的另一个致命问题是其高昂的价格标签。一架MQ-9无人机的造价足以购买20架中国翼龙2察打一体无人机,这种悬殊的价格差距让美军在消耗战中处于明显劣势。当一枚成本仅10万美元的导弹就能摧毁一架价值3000万美元的无人机时,战场上的经济等式显然向着胡塞武装一方倾斜。

美军在无人机领域的困境揭示了其更大的战略问题——过于依赖高成本、低数量的精尖装备。在面对散布于广阔山区的游击队时,这种装备无法发挥应有的威力,反而成为对方的优质靶子。美军已然意识到这一问题,提出了复制者计划,试图打造成群结队的无人艇和无人机系统,但10亿美元的预算只能生产几千架,远不足以应对现代战场的消耗率。
如何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控制成本,将是美军未来必须面对的难题。否则,类似胡塞武装的地区力量将继续利用这种成本不对称性来消耗美军,让他们在长期的低烈度冲突中逐渐失去优势和主动权,就像一个大力士被一群蚂蚁慢慢啃食一样,看似强大却无法有效反击。

美国对胡塞武装的"莽骑兵行动"已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金钱战争。根据美国国会最新简报,这场行动的总成本正从最初预计的2亿美元激增至1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攀升。美军在不到6周的时间里就损失了7架MQ-9无人机,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这仅仅是整个行动成本的冰山一角。
更令五角大楼决策者头疼的是,尽管美军已发动了约750次空袭,却收效甚微。胡塞武装的高层依然安然无恙,他们的武器库存也没有受到实质性打击。美军的空袭更像是在用黄金砸向沙漠,既浪费资源,又难以达成战略目标。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美军的策略似乎陷入了"越打越亏"的怪圈,就像一个富人与乞丐的赌局,即使赢了也是亏的。

此外,美军在红海的行动还面临着战术层面的困境。每当美国航母编队靠近,胡塞武装就会发起袭击,这迫使美军不得不为航母提供全方位防护,大幅增加了行动成本。拦截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虽然技术上并不困难,但每发拦截弹的成本远超被拦截的目标,这种经济上的不对称让美军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局面。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军试图通过"莽骑兵行动"重建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威慑力,却适得其反地展示了自身的战略困境。胡塞武装已经公开宣称,他们将继续袭击美军舰船和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这表明美国的军事威慑已经失效。

如果美国选择升级军事行动,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政治风险;如果选择撤退,又将进一步损害其全球霸权形象。
这种两难境地使得美国在也门的军事行动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一场现代版的滑铁卢。这不仅关乎美军在也门的得失,更可能影响美国在整个中东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许多历史学家都喜欢提醒人们,帝国的衰落往往始于看似微不足道的边缘战争,胡塞武装与美军的这场对抗,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开始。

当美国忙于应对胡塞武装的袭击时,中俄两国正在红海危机中悄然布局,扩大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据外交消息人士透露,胡塞武装已与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了一项非正式协议,保证中俄船只在红海地区的安全通行,作为交换,中俄两国将在国际舞台上为胡塞武装提供政治支持。
这一战略合作并非空穴来风。在联合国安理会试图通过谴责胡塞武装袭击商船的决议时,中俄两国选择投下弃权票,实际上阻止了国际社会对胡塞武装的一致制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甚至公开称赞胡塞武装与沙特阿拉伯的接触"富有成效",警告美英继续空袭将减少胡塞武装妥协的意愿。

中国方面则更为谨慎,但同样在与胡塞武装保持密切联系。中国外交官承认正就红海航运安全问题与胡塞武装接触,并将红海危机与加沙战争联系起来,呼吁"立即在加沙实现和平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防止危机蔓延"。中国海军也开始护航本国商船,表明其已经开始在红海地区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这种大国博弈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战略压力。当美国军舰忙于拦截针对国际商船的攻击时,中俄商船却能安然通过红海航道,这不仅削弱了美国维护全球航行自由的形象,还凸显了美国在多极世界中影响力的相对下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还可能通过著名军火商维克托·布特为胡塞武装提供武器,这位"死亡商人"在2022年通过换囚交易回到俄罗斯,如今似乎已经重操旧业。

中俄与胡塞武装的这种合作关系揭示了当前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传统上,美国凭借其海军力量主导全球航道安全,而如今,即使是一个地区武装组织也能够对这种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并利用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为自己谋取政治和战略利益。
这种局面就像是一场多维国际象棋,胡塞武装虽然只是一个小卒,却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缝隙获得了超出自身实力的影响力。随着中东局势的持续紧张和大国竞争的加剧,红海地区可能成为未来国际秩序变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而胡塞武装与美军的这场看似局部的对抗,实则折射出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转变。

美军在也门的战略困境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高科技不等于高效率。从6周内损失2亿美元的无人机,到"莽骑兵行动"斥资10亿美元却收效甚微,这场看似局部的冲突正在消耗美国宝贵的军事资源。
胡塞武装不仅在战术层面给美军造成重创,还通过与中俄达成默契,在国际棋局中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这种小蚂蚁啃食大象的战术正逐渐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
美国若继续按现有模式作战,是否会让也门成为新的"阿富汗"?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关注国际形势的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