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底,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引渡回国,关押在功德林监狱,刚入狱那会儿,溥仪内心备受煎熬,一心想着能被特赦。
但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他,也很清楚自己大概率是没有机会了,直到在一次意外中,他听看守人员说到,党中央预备出兵朝鲜,但物资还未准备充足时,溥仪当即有了主意,他撕开棉衣,掏出一物,表示自己想为朝鲜战争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但前提是要释放他才行。
已经沦为了阶下囚,溥仪还想着用利益换取自由,此举显然还是太幼稚,也足以证明,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那么溥仪到底贡献了什么宝物?最终又是否如愿了呢?
败家皇帝溥仪拿出来是一方印章,这可不是普通的印章,而是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黄田石印章,成色上佳,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溥仪认为,此举可以功过相抵,换自由绰绰有余。
但那守卫当时只默默地收下了他的印章,转交给了党中央,却迟迟没有回复是否释放他。
最后中央领导人商议决定,这件文物很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不能用来换物资,同时,溥仪的要求也不能答应。
溥仪得知消息后非常不悦,认为共产党人说话不算话,他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看守的也礼貌地回复他,称那印章是文物,本就是属于国家,他交出了属于充公,不能用来换取任何东西。
当时溥仪内心肯定是想不明白的,他认为那是属于他的东西,不应该被“没收”,可他却没想过,封建王朝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这些值钱的物件又是因何可以供他们这些权贵把玩。
小编在这里也想到一句话:若没有老百姓,你当什么亲王,你又是谁的亲王?
古往今来,那些拨乱反正,为民起义的英雄,初心都是好的,可一旦有朝一日获得权柄,手中的权势一代一代更迭后,最终都会逐渐忘记初心,成为权力的奴隶,当坐在庙堂上的人心中没了百姓,只剩权势时,也就意味着这个王朝走到了末路。
溥仪受封建王权思想荼毒,直到沦为阶下囚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还认为这些东西是属于他个人的。
好在新中国已经打破了这样的观念,没收了前朝文物,并没有用作己用,而是陈列在了博物馆,用作文物研究。
要说起这些皇宫中的值钱物件,溥仪可是败掉了不少。
当年还是皇帝时,溥仪虽然没有实权,但该享受的荣华富贵还是享受到了,慈禧那些奢靡之风,在溥仪身上也能窥见一二。
晚清时,朝廷虽然落败,但溥仪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作为紫禁城的“主人”,他合理地享受着里面的一切财富,只不过那时候的他也只剩财富了。
身旁侍奉的宫女太监,一边小心伺候着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一边偷偷将他的财产偷运出宫变卖。
偷盗这种东西有了一次就有二次,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盗窃当中,紫禁城很多文物也是在这个时期流落到了民间。
但皇家的东西都是有数的,少了一个两个还无所谓,大量的物品丢失也引起了溥仪的注意,于是大发雷霆,要惩治那些贼人。
若溥仪是个有权的皇帝,那些宫女太监早就吓得尿了裤子,可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纸老虎,所以一不作二不休,放火烧了库房,权当那些值钱的物件是损失在了大火之中。
当年“建福宫大火”就是这么来的。
靠文物度日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皇宫,离开之时,他清空了皇宫中许多值钱的物件,装了满满的几百箱,除此之外还带走了十五万白银和二十多个仆从。
当时溥仪带走这些值钱物件也是有计划的,他想要用这些钱,收揽一支能为他所用的军队或者势力,以待来日反扑国民军报仇,可谁承想,这个社会太复杂,人人都想利用他的身份,却没人真心想要帮助他复位。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溥仪和自己的皇后依旧维持着奢靡的生活,身边值钱的东西也肉眼可见地在减少。
据侍奉溥仪的老太监回忆,在天津时,社会各界表面上还是尊重溥仪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皇家的脸面,维护自己的身份,溥仪也将大量的银钱用在了衣食住行上。
平日里出入各大名流宴会,大家还是习惯称他为“皇帝”,这两个字对溥仪来说,很是受用,他甚至一度在天津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溥仪想复辟的心思也越来越强烈,这也促使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相信得了日本人。
溥仪曾一度相信,只有依靠日本人才能回到紫禁城,直到伪满洲国建立,溥仪又当上了“皇帝”,那之后溥仪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他这个皇帝依然没有实权,只不过是日本人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他所有的行为都在日本人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甚至连要与哪个国家建立联系,文件上要写什么字,都要得到日本人授意。
值得庆幸的是,溥仪还有一项可以自由支配的权利,那就是花钱的权利。
据说,在伪满洲国当皇帝期间,溥仪依旧享受着奢靡的待遇,他可以选秀,也可以花钱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或许是为享受这样的权利,溥仪在花钱上非常大方,还四处修建宫殿,企图再造一个紫禁城。
在此期间,溥仪也尝试过反抗日本人,摆脱日本人的操控,但都无济于事,还惹恼了日本人。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洲国覆灭,溥仪又落到了苏联人手中。
据说,当时苏联查抄溥仪财产时,他从紫禁城带出来的那些大箱子只剩下两个了,可见他这些年的生活得有多奢靡。
到了苏联后,苏联人因为溥仪“皇帝”的身份,对他也颇为客气,还专程给他安排了一个单间关押,在清点溥仪随身携带物品时,苏联人被那两个箱子里的物品惊呆了,虽然只有两箱,但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价值不菲。
溥仪看出了苏联人的意思,于是当即表示,想将两箱珠宝无偿赠送给苏联,以供贵国用于生产恢复。
苏联人一听,高兴坏了,连带着对溥仪的照顾也多了几分,不但不用他参与日常劳动,一日三餐甚至还有专人伺候。
当时国民党听说溥仪在苏联,也曾多次与苏联交涉,希望能将战犯溥仪引渡回国,但苏联拒绝了,因为蒋介石走的道路本就和苏联不同。
但溥仪不知道苏联人的想法,他非常担心自己会被送到蒋介石手中,于是想方设法用私藏的值钱物品,贿赂苏联官员,打探消息。
据说溥仪的手表,戒指,私藏的很多值钱物件都在这个时候送了出去,从紫禁城带出来的文物,已经没剩几件了。
幸而当时国民党正和共产党打仗,无暇顾及他,溥仪也因此在苏联多潇洒了几年。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访问苏联,向斯大林提出了引渡战犯溥仪的要求,斯大林认为中国大局已定,溥仪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于是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将溥仪引渡回了中国。
改造皇帝在苏联的溥仪,听说新中国即将引渡他回国,内心实难接受,他知道中国人恨他入骨,所以不敢回来,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连自杀都没有勇气。
事实上也如他所料,刚刚从苏联回来那会儿,国内很多人都主张杀了他,让旧社会在新中国完美地画上一个句号,但毛主席拒绝了。
毛主席认为,不杀溥仪并不是因为他罪不至死,而是因为杀了他,对新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倒不如将其关押起来好好改造思想,既可以让全世界人民看看新中国的执政方式,又可以树立仁厚宽宏的大国形象。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坚持下,溥仪保住的性命,成了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一名成员。
听说自己不用死了,溥仪很高兴,但在改造期间他又非常难受,因为中国不像日本,也不像苏联,对他并没有特殊的优待,平日里,他和所有囚犯一样,一起吃喝,一起劳动,这让溥仪感到不满。
最初他也试图用钱财为自己买一个特殊待遇,但看守人员根本不为所动,日子一长,他便只能老老实实地改造。
作为一个囚犯,溥仪每天需要自己洗漱,自己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可这些事情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根本不知道从何做起。
当时同监室里很多人都嘲笑溥仪,一个人都活到40多岁了,怎么能不会穿衣吃饭呢?
溥仪也不解释,毕竟不是谁都有命当皇帝。
好在管理人员知道他情况特殊,也没有刁难,而是选择耐心地教他,从穿衣吃饭起,一项一项地教会他一些基本独立生活技能。
这对于溥仪来说算是个新鲜事,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里面的生活,甚至每学会一个技能,还会有些成就感。
或许是前半生溥仪的生活太坎坷,在改造期间他的内心竟然无比平静,除了简单的生活技能外,他甚至还学会了缝补衣物,有的时候他还自嘲,以前的龙袍穿在身上,也不如自己亲手缝补的这件舒适。
以前当皇帝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坐在大桌子上吃饭,身边站一群人,也没人敢说话,可在管理所内,溥仪每天都会跟一群人一起起吃饭,大家身份都是一样,吃饭时也不拘束,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这样平静的日子,是溥仪从来没有想过的,他似乎也从这宁静的生活中,悟出了革命的真谛,也越发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去权力。
1950年,新中国实行特赦,溥仪成为特赦第一人,当他听说自己即将获得自由时,还以为产生幻觉,毕竟重获自由这种事,他从来没有想过。
但事实就是,他成为第一个被特赦的人,新中国的格局在这一刻震惊了世界。
溥仪出狱后,许多媒体都来采访他,但大家关注的并不是他过去当皇帝的辉煌生活,反而刨根问底,想要知道他在改造期间的生活,更想知道他为何会被特赦,毕竟他这样的人,能活着已经是个奇迹。
溥仪没有遮遮掩掩,大方表示,自己过去那些人,过得无比充实,内心也前所未有的踏实,比当皇帝的时候更踏实。
新中国的确了不起,能将封建社会第一人,改造成一个完完全全独立自主的新人,这算是全世界独一份了。
溥仪出狱后,不单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还获得了灵魂上的自由,他第一次知道,要吃肉,是需要用钱买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劳动换取等价的钱财,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世界。
但彼时他也有些后悔,当年挥霍了太多钱财,说得好听点那些都是皇家财物,说难听点,败的就是民脂民膏,放在新中国,那些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
可惜的是,世间没有后悔药,他也算是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惨痛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