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艘菲律宾公务船3月24日悄然逼近黄岩岛时,中国海警以教科书级拦截将其逼退,这场仅持续数小时的对峙未引发任何碰撞或冲突,却意外暴露了马尼拉当局的战略困境:遭遇拦截后既不抗议也不炒作,这与过去半年南海争端中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菲方两艘海警船及一艘公务船当天试图执行所谓“例行巡逻”,却在距离黄岩岛30海里处遭中国海警5201舰、3105舰拦截。随着第三艘中国海警船协同六艘渔船形成合围态势,菲船队全程处于严密监控下,最终未进入12海里范围便折返。
卫星影像显示,中方舰船通过横向机动封堵航道,全程未使用水炮等强制措施,但战术配合令菲方无机可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由美国智库SeaLight率先披露,而非菲官方主动宣扬。该组织创始人、前美军上校鲍威尔证实,菲方人员全程未做出危险动作,这与去年8月菲船强闯仁爱礁时故意冲撞的举动截然不同。
异常沉默背后,暗藏马科斯政府的关键算计。3月26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开启任内首次亚洲行,马尼拉被列为重点站。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续签悬而未决,五角大楼更在审查前任政府批准的4个新增驻菲军事基地项目。
观察人士指出,马科斯此次刻意淡化冲突,意在向美方传递两大信号:其一,菲律宾仍能在南海持续制造摩擦,迫使中国分散战略资源;其二,菲方挑衅烈度可控,不会重演乌克兰危机式的失控局面。这种“既展示价值又规避风险”的双轨策略,恰恰迎合了特朗普政府“绝不被拖入战争”的执政底线。
美菲同期举行的“萨拉克尼布-巴厘岛2025”联合军演,更印证双方关系的微妙变化。相较于去年动员1.7万兵力、出动F-22战斗机的规模,本次演习参演美军仅2000人,且未部署中程导弹系统。
菲军方人士透露,五角大楼明确要求避免在敏感海域进行实弹射击,这与拜登时期“南海自由航行”的高调姿态形成反差。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近日公开批评“北约国家军费不达标”,此番表态让严重依赖美援的菲律宾如坐针毡。
马尼拉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卡洛斯·曼萨诺分析,菲当局正试图用南海问题换取军事援助,但美国战略重心向中东偏移已成定局,五角大楼2024年拨给“印太安全”项目的54亿美元预算中,菲律宾仅分得1.28亿,尚不足关岛军事基地升级费用的十分之一。
面对中美战略竞争格局,马科斯政府显然在调整策略。不同于泽连斯基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菲当局深知自身缺乏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和地缘重要性。此次黄岩岛试探性行动,既是对美方忠诚度的测试,也是对中国底线的最新摸底。
中国海警局发言人在事后记者会上重申:“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随着南海夏季季风期临近,菲律宾惯用的“小艇突袭”战术将愈发难以实施,而中方海空立体监控体系已实现黄岩岛周边24小时无死角覆盖。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或许正是促使马尼拉重新权衡投机成本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