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其灵魂与根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都在努力维护和发展自身的文化特色,以在国际舞台上彰显独特的魅力。而蒙古国,这个地处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在 2025 年做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决定:全面恢复使用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加速国家的去俄化进程。
这一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人们不禁要问,蒙古国为何在此时做出这样的选择?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
恢复蒙文对于蒙古国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又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而加速去俄化,又会给蒙古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地区的政治格局带来哪些变化呢?
在遥远的 13 世纪初,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虽有着剽悍的体魄和逐水草而居的豪迈生活,却始终缺少一种能够系统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文字。直到成吉思汗挥师征讨乃蛮部,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乃蛮部的宫廷中,有一位名叫塔塔统阿的回鹘人,他身为乃蛮部的掌印官,身负守护国家印信的重任。当蒙古大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乃蛮部陷入覆灭之际,塔塔统阿怀揣印信,试图在混乱中坚守职责。这份对国家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不仅没有惩处他,反而对他委以重任,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将一项意义深远的使命交付于他 —— 教授蒙古太子们用回鹘字母书写蒙古语 。
就这样,在蒙古高原的营帐中,一场文化传承的启蒙悄然开启。塔塔统阿倾囊相授,太子们勤奋学习,回鹘式蒙古文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诞生了。这种全新的文字,在回鹘字母的基础上,融入了蒙古语独特的发音与语法规则,字母的读音、拼写规则以及行款,都与回鹘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的回鹘式蒙古文,字母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成型。虽在当时并未有详尽的文献对字母表进行记载,但后世学者通过对如《也松格碑》等古老文献的深入钻研,逐步梳理出其字母的奥秘。
据分析,早期回鹘式蒙古文包含 19 个字母,其中 5 个用以表示元音,14 个用于呈现辅音。然而,由于处在初创阶段,其拼写规则并不十分严密,重文别体的现象较为常见。
时光流转,1269 年,元世祖忽必烈出于大一统帝国的文化管理需求,颁布并大力推行 “蒙古新字”,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 “八思巴文”。
这一举措旨在打造一种能够统一书写帝国内所有语言的文字体系,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空间被大幅压缩,陷入了发展的低谷。但回鹘式蒙古文早已在民间扎根,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元朝后期,它再度焕发生机,重新在蒙古族的文化生活中流行开来 。
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十六世纪,佛教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蒙古大地。蒙古人虔诚地信奉佛教,大量佛经被引入并广泛翻译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蒙古文字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精准翻译藏语、梵语中的经典用语,大量全新的词汇被引入,取代了部分原有的蒙古词汇。
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达藏、梵语的语音,文字也经历了改良与创新。1587 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以卓越的智慧和对文字的敏锐洞察,对旧有的字体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自创了阿里嘎里文。
这种新文字宛如一把钥匙,能够精准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还能呈现诸多蒙古语原本没有的辅音群。至此,部分古老的词汇和书写方式逐渐被弃用,古典蒙文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到了 17 世纪,回鹘式蒙古文如同一条奔腾的大河,分流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它沿着历史的主流,承载着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支则是仅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1648 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的高僧札雅班第达,出于对卫拉特方言精准表达的追求,在传统回鹘式蒙古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良。他深入分析蒙古文字的标音,创造出了 “托忒文字”。托忒文字能够准确地反映卫拉特方言独特的语音系统,然而,它的使用范围相对局限,仅通行于天山南北路、伏尔迦河口等地,而在东蒙古地区,并未得到广泛采用 。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沙俄势力逐渐渗透至蒙古地区,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924 年,蒙古国在苏联的支持下宣布独立,随后在 1930 年代,该国开始尝试进行文字改革,试图摆脱传统回鹘蒙文的束缚,引入更为现代化的文字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字改革并不稳定,出现了回鹘蒙文、拉丁蒙文以及西里尔蒙文等多种文字并存的现象,给当地的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946 年,蒙古国正式废除了使用几百年的回鹘式蒙文,转而采用斯拉夫字母创造的西里尔蒙古文。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蒙古国的识字率,加速了国家的世俗化进程。
西里尔字母比较简洁,语音和文字一致,方便书写和录入,且字母形体区别较大,各个分开,不易误读,还采用了符合现代书写标准的横排。新蒙文推广之后,蒙古国的识字率迅速上升,大大促进了蒙古国的发展。
然而,西里尔蒙古文的推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它割裂了蒙古人与自身历史的链接,使千年积淀的文化遗产难以继承发展,很多使用西里尔蒙文的年轻人无法阅读用回鹘式蒙文书写的历史典籍。西里尔蒙文太过标准化,失去了很多方言的特征,无法完全体现蒙古民族的独特历史和浓郁文化氛围。
随着苏联的解体,蒙古国失去了外部势力的控制,开始寻求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许多蒙古人意识到,失去历史文化,蒙古国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恢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回鹘式蒙文,成为了人们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回归传统文字,认为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地缘政治的考量蒙古国地处中俄两国之间,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恢复传统蒙文,不仅是一项文化举措,更可能涉及地缘政治的博弈。通过 “文字回归”,蒙古国试图拉近与中国的文化距离,以此来平衡与中俄两国的关系。这一策略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为蒙古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自 2023 年 7 月以来,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多个俄罗斯周边国家先后走上语言和文化去俄化的道路。他们减少俄语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使用,努力强化本民族语言的地位,旨在唤醒民族自尊。蒙古国受到周边国家这一趋势的影响,也加快了去俄化的步伐。
四、恢复蒙文的具体措施与计划为了顺利实施恢复传统蒙文的计划,蒙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5 年,蒙古国通过了《蒙古语言法》,为恢复传统蒙文扫清了法律障碍。2020 年,在之前立法的基础上,《蒙古文字国家大纲》正式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推广传统蒙文的步骤和时间表。
从 2020 年至 2024 年,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文化、艺术、科学、媒体等领域共同合作,提升传统蒙文的应用水平。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官方将恢复使用传统蒙文,政府公文将同时使用西里尔蒙文和传统蒙文,标志着蒙古国将进入两种蒙古文字并用的新时代。同时,上岗的公务员也都要接受回鹘式蒙文的培训。
除了恢复传统蒙文,蒙古国在文化领域还采取了其他去俄化的措施。例如,减少俄罗斯文化产品的进口和传播,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蒙古国政府鼓励创作以本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二)教育领域在教育方面,蒙古国逐步增加传统蒙文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减少俄语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同时,加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蒙古国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
在经济上,蒙古国也在努力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宽贸易渠道,吸引外资,推动本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蒙古国与中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为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政治领域在政治上,蒙古国更加注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减少对俄罗斯的政治依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交流与合作,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蒙古国恢复传统蒙文,将为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搭建起更为坚实的桥梁。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也使用着传统蒙文,两国在文字上的共通之处,将促进双方在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可以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上的亲近感可能会带动中蒙两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蒙古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双方企业和民间的合作意愿也将增强,有助于推动中蒙经济走廊的建设。
(三)政治互信不断提升蒙古国恢复传统蒙文并加速去俄化,是其追求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与中国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契合。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可以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
对于现代不少蒙古民众来说,传统蒙古文已经比较陌生,要让这种变革渗透至民间社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教育普及到日常推广,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传统蒙文的书写和认读相对复杂,与西里尔蒙古文有较大差异,民众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二)经济成本与技术难题恢复传统蒙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要研发一套适合回鹘式蒙文的印刷系统和打字系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在学校教育中,编写教材、培训教师等也需要大量的经费。同时,由于长期使用西里尔蒙文,一些与传统蒙文相关的技术和产业已经萎缩,需要重新培育和发展。
(三)外部压力与影响蒙古国的去俄化进程可能会面临来自俄罗斯的压力和影响。俄罗斯可能会对蒙古国的这一举措表示不满,甚至采取一些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手段进行干预。此外,国际社会对蒙古国的这一决定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反应,这也会给蒙古国带来一定的外部压力。
蒙古国从 2025 年开始恢复蒙文、加速去俄化,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这一举措对于蒙古国的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恢复传统蒙文,蒙古国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加速去俄化的过程中,蒙古国将逐渐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实现更加独立自主的发展。同时,这也为蒙古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推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未来,随着蒙古国去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能会逐渐提升。我们期待着蒙古国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