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始废掉的三种迹象(越早警惕越好)

每天一本好书籍 2025-05-01 22:10:47

作者:每天一本好书籍

看过一句话:废掉一个人,往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打击,只需要让他习惯“舒适地堕落”。

很多人以为安逸的生活是种享受,殊不知,这可能是消磨斗志的温床。

他们没有了对目标的追逐,没有了对生活挑战的刺激。

他们的思维会在这种“舒适”中逐渐钝化,最终沦为生活的旁观者。

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坏习惯,就像慢性毒药一样,一点点侵蚀你的意志力、思考力,最终让你沦为平庸的大多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人开始废掉的三种迹象。越早警惕,越能避免人生失控。

1

沉溺于“低级快乐”榨干人生的可能性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憎恨之物,而是热爱的东西。”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曾经是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喜欢读书、运动,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期待。

可自从迷上短视频后,他的生活彻底变了。他经常每天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瘫,打开短视频,一刷就是两三个小时。

就这样,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呆滞,反应变得迟钝,就连和人聊天都开始提不起兴趣。

如今的刷视频、打游戏、看八卦资讯,我们听起来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这些都是“即时快感”它就像糖衣毒药一样,让人上瘾而不自知。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些长期沉迷即时快感的人,大脑会逐渐丧失对深度思考的能力。

他们习惯了“即时快感”的模式,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没耐心。

而真正让我们成长,往往都是那些“延迟满足感”的事,比如读书、运动、学习新技能它们都需要时间长期投入。

它们前期枯燥乏味,但最终会带来的就是持久的满足感和真正的进步。

虽然说我们可以长期获取“即时快感”也可以欺骗生活,但生活后面会加倍报复回来的。

2

停止学习与成长,困在过去的‘经验牢笼’

作家李尚龙说:“在大城市里面,搞废一个人往往只需一根网线、一个外卖电话就够了。”

很多人年轻时拼命学习,可一旦稳定下来,就停止了成长了。

他们以为过去的经验,足够去应付未来了,殊不知,世界在变,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心理学上有个“花盆效应”——人一旦习惯了安逸的环境,就会像温室里的植物,失去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

我认识一位技术骨干,年轻的时候是公司的核心人才。

可随着行业变革,他仍然守着,多年前的技术拒绝学习新东西,认为新技术未必就是好的。

结果,新人一个个超越他,最终他被公司优化掉,失业后开始懊悔不已。

殊不知,他如坐井观天,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就像著名的“毛毛虫实验”——如果把一群毛毛虫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它们会一直绕圈爬行,直到饿死。

因为它们习惯了跟随,却忘了思考方向是否正确。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有个习惯:定期清零过期的经验。

他每年都会学习新领域的知识,避免被过去的成功所束缚。

3

沦为情绪的奴隶,人生失控的开始

罗伯·怀特说过一句话:“控制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情绪一上来就做出荒唐的决定……

看过一个视频,高铁上一位女子因为座位问题破口大骂,视频传遍全网,她成了众人眼中的“泼妇”。

可事情的起因,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可等情绪失控的那一刻,她就已经输了。

心理学上有个“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由事件本身决定,剩下的90%取决于你的反应。

同样是失业,有人一蹶不振,有人重新出发;

同样是失败,有人怨天尤人,有人总结经验。

其实真正的成熟,是咽得下委屈,撑得大格局。

杨绛先生一生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着优雅与从容。

她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情绪管理不是应该去压抑自己,而是学会用更智慧的方式应对问题——

比如,暂停10秒深呼吸,去避免冲动的决策;

每天写下情绪日记,梳理内心真实的想法;

有烦恼了,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件能让自己平静的事。

“毕竟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写在最后:

人生如栎树,脱皮换骨才能重生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过好每一天,就是过好一生。”

有一种树叫栎树它每年都会脱去身上的旧皮,来让自己长得更高更壮。

其实人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突破舒适区,才能让我们迎来真正的成长。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滑向“废掉”的边缘,不妨试试这三个微习惯——

1.每天早起5分钟,用清醒的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

2. 放下手机读1页书,让思维重新活跃起来;

3. 对着镜子微笑一下,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

熬得住出众,还是熬不住出局——你的选择,都决定了,你是活成燎原的火,还是熄灭的灰。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你本可以过得更好,却因为懒惰、固执、情绪化,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可能。

从今天开始,戒掉低级快乐,保持终身学习,学会管理情绪。

毕竟决定权在于我们,我们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