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慢,想让他们“快”起来,父母别催了

老张育儿记 2024-08-09 23:33:54

以前上幼儿园,只是觉得孩子有些磨蹭,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可如今上小学了,琪琪妈妈才知道“磨蹭”有多可怕:

“一张算术题,琪琪硬是做了半个小时,准确率还低得可怕。”

“一顿饭,琪琪吃了快一个小时,到最后也没有完全吃完。”

“闹钟响了无数遍,琪琪才不情不愿的起床,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

若只是磨蹭,琪琪妈妈可能还不会太生气。问题是:做事情这么磨蹭,还是妈妈多次催促的结果,不敢想象要是不催促,琪琪会是怎样。

不过妈妈也发现一个问题:好像越催,琪琪做事情的速度越慢,到最后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好像陷入了恶性循环中一般。

孩子为何越催越慢,多半是这些原因

1、成长阶段的自然规律

若是父母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像都要经历一段“慢”的过程,只不过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太一样而已。

幼儿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对时间的观念也比较模糊,所以他们做事情有些磨蹭。

2、自身情绪的影响

父母在频繁催促孩子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这种坏情绪也会慢慢传递给孩子,影响他们的心情。

大部分孩子在被催促的时候,都觉得倍感压力,有些喘不过气来。长时间生活在高压状态下,孩子就会变得犹豫不决,行动方面也会略微有些迟缓。

3、逆反心理作祟

很多父母以为青春期的孩子才会叛逆,那真的大错特错。大部分孩子从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就已经有了叛逆意识,只是表现得不明显。

若是每天都被父母催促,那脾气再好的孩子,也会觉得烦躁。慢慢的,他们内心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严重,开始跟父母作对。

4、有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部分孩子,不管父母如何催促,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压根不在意父母的反应。这部分孩子,他们的性格大多固执,想法明确。

换个角度想想,有想法也是一件好事,最起码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比较好,无需父母的督促也能完成很多事情。

反复催促,可能会有这些弊端

1、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

父母的长期催促,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有父母在背后操心,自己无需主动去做。

时间久了,他内在的动力就会被消耗殆尽,开始依靠外部推动,才能勉强完成某些事情,责任感也会随机消失。

2、亲子关系冷淡

没有孩子愿意被父母催促,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抗,最后选择“越催越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感受不到被理解和尊重,他会觉得父母总是逼迫自己,开始慢慢讨厌父母,亲子间的关系一降再降。

3、影响身心健康

催促和被催促,都是一件让人烦躁不已的事情,所以父母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受到不一样的伤害,到头来影响自己的健康。

只想说一句:何必呢?既然亲子双方都觉得不开心,甚至还会威胁到健康,父母为何还要催促孩子呢?

和催促比起来,这些方法更实用

1、尊重孩子的节奏

既然催促不管用,那就试着说服自己尊重孩子,毕竟每个人的性格、做事方式都不一样。生活中多去观察孩子,试着找到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只顶着缺点。

当父母跟着孩子的节奏去教育的时候,会发现之前的矛盾和难题,好像轻轻松松就能解决。当然,父母也要适当引导,鼓励孩子去探索。

2、制定清晰的计划表

大部分磨蹭的孩子,都对时间没有改变,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一天要做什么。为了改变这个坏毛病,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详细到每一分钟。

再之后,父母只需要提醒孩子按照计划表做事情。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因为磨蹭很多事情没有完成,父母只需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就好。

3、奖罚分明

对待磨蹭的孩子,父母的暴脾气根本压不住,大多时候不是在大声训斥,就是动手。试问:动辄打骂,孩子怎么能改正错误呢?

都说有奖有罚才能促进孩子进步,为何父母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呢?和之前相比,孩子哪怕只提前了两分钟,也要记得表扬他们,能激发自信。

写在最后:催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慢;倒不如,尊重孩子的磨蹭,给他们更多时间,静等花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