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任教985大学3年,课堂里无人问津,转身入职华科大创造历史

香寒阅览趣事 2024-11-20 02:07:25

学术圈,一个看似平静的象牙塔,实则暗流涌动,充满戏剧性。

有些人一夜之间爆红,也有些人突然间失去人气。

郇真,一位拥有耀眼学术背景的数学天才,就经历了这样一段过山车般的旅程。

从备受争议的“PPT教师”,到震惊世界的数学界新星,她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也更具启示意义。

初入职场的迷茫

郇真这个名字,跟数学似乎特别有缘。

她的爸爸是北师大数学系的教授,从小就对她产生了数学上的影响。

郇真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数学情有独钟,从北大数学系起步,后来又去了美国的高校继续深造。

信息来源:郇真——百度百科

这位女性在美帝深耕代数拓扑这一学术领域,2017年成功拿到了她的博士头衔。

她的博士论文篇幅超过200页,在学术圈里颇受关注,这给她今后的学术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怀揣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憧憬,郇真博士毕业后回国,加入了国内顶尖高校——中山大学,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开启了她的教学生涯。

但实际情况比她之前想的要难很多。

她教授的课程是线性代数,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刚踏进教师行列的郇真好像还没完全明白这个道理。

在课堂上,她习惯于按照预先准备好的PPT课件,逐字逐句地讲解,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她觉得,只要知识点讲得明白,学生就能学会并掌握。

不过,学生的回应跟她想象中的差别挺大的。

同学们都觉得郇真老师讲课太快,内容太抽象,有点听不懂。

他们觉得她上课就是念课本,没激情,感觉课堂很无聊。

这些负面评价,无疑对郇真的教学热情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她费心准备了课程,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

究其原因,郇真在教学上的困境并非简单的能力不足,而是源于“天才的傲慢”和“教学方法的迷思”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她自身卓越的学术能力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让她对教学内容过于自信,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另一方面,她习惯于学术研究的严谨和逻辑性,却未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有效地转化为适合课堂教学的表达方式。

她没有意识到,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教研室主任与郇真交流过多次,指出了她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任强调,教学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习惯就像顽石,想要改变它可不容易,得慢慢来。

尽管郇真努力做出了一些调整,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

她依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未能真正理解并采纳教研室主任的建议。

教学瓶颈与自我突破

在中山大学度过的那三年,对郇真来说,可真是既考验又让他深思的时光。

信息来源:"数学界的甄嬛”发表神级论文,怀揣童话般梦想的人创造了奇迹——极目新闻

她没写过论文,课上评价也不是很理想。

最终,她不得不离开中山大学。

这段日子对郇真来说,算是挺难熬的。

曾经那份荣耀和自豪,在现实打击下显得特别脆弱。

她开始对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价值产生了疑问。

郇真离开中山大学后,并没有气馁,反而认真思考教学上的不足,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与父亲的深入交流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节奏。

父亲的指点让她茅塞顿开,她开始明白,教学需要循循善诱,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郇真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开始积极研究其他优秀老师的授课技巧。

她旁听了许多不同课程,观察他们的课堂互动方式,学习他们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她经常参加教学讨论会,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和讨论教学心得,交流教学方法。

她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段时间,郇真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

她不再执着于过去的辉煌,而是更加谦逊地学习,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

她开始理解,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她开始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重新找回自信。

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2019年6月,郇真加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为一名教师。

这标志着她人生的崭新篇章,也是她展示自己的绝佳时机。

在华科大,郇真并没有急于展现自己在科研上的能力,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她牢记在中山大学的教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她不再只是照着书念,更愿意和学生交流,鼓励他们提问,启发他们思考。

她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渐渐地,学生们发现郇真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他们不再觉得课堂无聊,现在都能自己动脑筋,踊跃加入课堂讨论了。

学生们对郇真的评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认可她的教学能力,欣赏她的教学风格。

在华科大,郇真不仅在教学上表现出色,还在科研领域实现了新成就。

学校给她创造了不错的科研条件,她也因此更投入地搞研究。

2021年,郇真完成了一篇关于“高维代数簇的拓扑”的论文,这篇论文被数学界顶级期刊《ActaMathematica》接受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ActaMathematica》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权威的数学期刊之一,能够在这本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每一位数学家的梦想,而郇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以独立作者身份在该文献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

这个数学成就让所有人震惊,也让之前怀疑她的人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郇真在华科大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既得益于学校提供的良好科研环境和平台,也得益于她自身对教学和科研的平衡把握。

她不再执着于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她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科研中,反过来,科研上的突破也提升了她的教学水平,让她能够将更前沿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传授给学生。

笔者认为

郇真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深入思考。

很多高校习惯于看重科研而相对忽视教学。

许多高校在评价教师时,更加看重科研成果,而相对忽视教学水平。

这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甚至出现了一些“科研明星”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现象。

教和研不是只能选一个,其实可以两者兼顾。

优秀的教师应拥有扎实学识,擅长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话告诉学生。

同时,好的教学也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

而好的科研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提问和反馈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新的研究灵感。

教育和研究互为支撑,互相推动,共同提升。

郇真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也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郇真从“PPT教师”到数学界传奇的蜕变之路,充分证明了教学与科研平衡的重要性。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得持续总结经验、学新东西、提升自己。

遇到困难挫折,咱们得保持乐观,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

0 阅读:8

香寒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