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的回忆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2025-04-10 03:51:10
篮子的回忆

原创:苏运卿

篮子作为一种盛物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通常由藤、竹、荆条、柳条等材料编制而成,有提梁,便于携带物品。这种篮子在历史上被广泛用于收集和运输各种物品,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过去的篮子多种多样,比如用竹子编的叫竹篮,俗称箩头。竹篮又有大、中小之分。

先说小竹篮吧。编织较精致的,就是竹篾子较细、且光滑致密,这种叫馍篮,也称提篮、小箩头,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盛馍或其他食物用。走亲访友时,里面装上些自做的食品,比如油饼,油角,馒头,鸡蛋,甚至时兴蔬菜之类的东西,当然,也有提着一竹篮自家从生产队分得的水果等等去走亲戚的,间或有些较为富裕的人家,提上几瓶水果罐头串串亲戚的,也是未尝不可。满满的都是心意。编织较粗糙的,就是竹篾子较宽、做成的篮子,提梁(篮攀)较粗,结实耐用,叫竹篮(竹箩头),一般担土、担物品用。

中型的竹篮,叫淘麦篮,用于盛粮食,担、挑或提及淘洗粮食;淘麦篮,在白事等特殊场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承载着庄重与肃穆,是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特别大的竹篮,称大箩头,盛草,多用于喂牛,放在牛屋。

竹篮,以其坚韧的材质和精细的编织工艺,备受人们喜爱。它轻巧实用,常常被用于盛放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从田间地头到家中厨房,竹篮传递着大自然的馈赠。

荆篮,是用一种叫做荆条的多年生植物的细长枝条编织而成的。荆篮的形状通常是呈椭圆形的,上大下圆,有二三十公分深,中间装上一幅有儿童胳膊粗细的柳枝,通过在火上渐渐烤热以后,再慢慢用力弯曲成弓形的东西,在人们编制荆篮的初期就镶进去的,当年大家都称这弓形的柳木为篮攀,是人们在使用时的抓手。它常被用来外出割草,捡粪,从外面往家里运回小量的农产品等。往地里担粪,从地里往家担红薯、担玉米棒等。

用粗细均匀的杞柳条芯编织而成的,外表涂抹鲜亮的枣红色油漆,既方便适用又吉祥喜庆。这种篮叫柳篮,它们的形状为椭圆或圆形。红与圆,寓意吉祥、喜庆与圆满,则有着别样的风情。盛面,约可盛一升,瞧月子婆娘专用。在濉月子里,常用柳篮装着为产妇准备的物品,满含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和关爱。它柔软的柳枝材质,仿佛也带着一份温柔的呵护。

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些各式各样的篮子,总是承载着生活的点滴,成为了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这些篮子,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更是生活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家庭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记忆最深的当属馍篮。因年幼的饥饿,馍篮就是一种向往。馍篮多吊在屋子里的梁头,或窑洞顶上,这是有讲究的。那时的人三餐无继,精打细算,除了怕来亲戚怕贼惦记,还怕老鼠光顾,所以吊在梁头就相对安全。这个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美食,最多的是馍,有烙的、蒸的,有时候是黑面馍,有时候是黄面馍,后来还有了白面馍。

挂馍篮,需要一个钩子,就找来一根粗壮的枣树杈,其粗细超过大拇指的尺寸。用刀刮去老皮,并细心打磨。经过一番砍削,一个朴素的枣木钩就作成了。

接着,用一根粗麻绳,巧妙地与枣木钩结合,并细致地在麻绳上打蜡,使其变得白净光滑。然后将麻绳紧紧地拴在堂屋的房梁上,或用铁钉、木橛钉到窑洞近顶的壁上。抓住枣木钩,向下用力拽拽,这样就可以挂馍篮了。

那时候,每次看到馍篮里的馍,心里总是充满了满足和幸福。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美食应有尽有,但那个馍篮里的馍,依然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味道。

后来人们习惯用塑料条编织篮子,其制作材料是一厘米宽的塑料包装条,有各种颜色,经过精巧的编织,形成了上大下小、底部平整的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轮廓。塑料包装条经纬交织,按色搭配环绕其中,宛如盛开的莲花。篮子的上部开口,边缘略厚,中间稍低,两头微微上翘,高高的提手是红绿的塑料管,内穿绿豆铁丝。篮子外表面用各色的塑料条织成简单的图案。既实用又美观。

约20世纪90年代,十分流行这种塑料条编织的篮子,大家都叫它提篮。我那时,在学校教书,每学期都要到新华书店进新书,我便和书店的经理有了交往,在店里捡到许多捆书的塑料条,拿回家,妻子就找某家购买的样式新颖的篮子做模型,自己编提篮,居然比他们买的结实,还好看。瞧亲戚,就有人到我家借篮子了。后来,每学期我总从书店捎回些塑料条,妻子就闲时编这种提篮,送亲友。或送塑料条给邻居,并教他们编。

提篮,先前的馍篮,这是当年串亲戚的用具,过年过会,走亲访友,白事上祭,这些亲戚间的走动,都时兴篮。那时物质缺乏。篮里放的主要是馒头。走亲戚提前一天蒸馒头,石磨加工的面粉,用大铁锅烧柴禾,拉着风箱“呼哒呼哒”煽不停,待上汽后,灶膛里添上几根硬柴,待笼盖上叠着多层的湿布干了,就可以揭开笼盖了,馒头的香甜四散开来,特好闻的味道,至今也不能忘记。

走亲戚有讲究,带去的馒头不能全部留下,一般都是留下一部分,剩下6个或8个再回来,这叫回篮。

那时过年或瞧夏,招待亲戚,通常要做两顿饭。头一顿在正午时分,客多了吃浇面条,客少了包饺子。头餐让客人先“垫垫底”;二道餐放在下午四点(年下早些)左右,摆上几个菜(年下有荤菜,夏天只有时令蔬菜)、在烧点汤(年下有大米汤,夏天只有面疙瘩汤),吃白蒸馍喷闲话,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无话不谈。亲戚返程时,准备回礼。年下回馍,瞧夏回油条。瞧夏时客人拿的油条若想借这也去走亲戚,家庭主妇就赶紧支上鏊子,烙两个饼,每个饼切四块,用于回篮。在每一次的走亲戚中,篮传递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赠予,更是心灵上的慰籍与温暖。

现在的人,走亲访友的时候,往往都是搬箱提件的,常见的礼品诸如方便面、火腿肠、奶制品、饮料、整箱的饼干、面包、水果等等。提篮的几乎没有。

人们去商场买东西更不用篮。人们习惯了空手去市场,反正会被免费赠送塑料袋子装东西,塑料袋子装完了东西还可以装垃圾。但塑料袋子方便的同时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却依旧流行。

篮子的意义在不断演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人开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篮,取代一次性塑料袋。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对环境负责的表现。这样的篮子不仅仅是物品的承载者,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然的尊重。

篮子从传统的竹篮、柳篮,到现代的塑料篮、编织篮,各种材质、形式的篮子层出不穷。很多人喜欢去市场上挑选一个漂亮的篮子,放在家里装些小物件,既实用又美观。

篮子是一个简单的物品,它承载着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责任、选择和希望。

​​​

0 阅读:0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