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法之中,公开的,也是最为血腥的,就是砍头,一般会设置好法场,等到时间一到,就开始行刑了。通过影视作品,我们知道行行的时间乃是午时三刻,等到这个时候,犯人之后的木板会被拿走,刽子手喷上一口酒,举起大刀准备问斩,如果此时有人高喊刀下留人,刽子手就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样的一幕经常发生的地方是在小说影视作品之中,虽然说也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和我们所看到所了解到的并不太一样。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4个字的出处,这句话乃是元朝书籍《燕青捕鱼》之中的话语,而这本书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一位名叫李文蔚的人写的小说。除此之外,在正史之中也未曾看过这四个字,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真的不存在。
不过犯人如果有一定冤情的话,需要亲口讲述,或者是呈上一定的证据,不然不仅要继续行刑,并且还罪加一等。虽然说刀下留人,这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不过在大明王朝的法律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果说此人已经判了死刑,并且一直大喊冤枉,这个案件必然要重新审理。那么如果只是犯人怕死,喊出这话拖延时间呢?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也是想到了,如果犯人只是为了延续寿命的话,不仅他的刑罚会加重,其他被判了死刑的犯人也要被斩首。
虽然说这样的情况不存在,但是让刽子手停手的情况是存在的。在宋朝时期,赵匡胤就定下了这么一条规定,就是说这个人即使已经判了死刑,只要在行刑之前说自己真的有冤情,所有的刑罚就必须停止,并且展开调查。不仅仅是宋朝,明朝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死刑犯还是有一定的宽容性的。这也就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也就能够避免一些被陷害的好人身首异处的事情。
不过这也有个例外,如果说此人是被皇帝亲口判的死刑,必然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了。那么除此之外,任何人都能够拥有活命的机会,然而是否能活?取决于皇室的命令,所以这些刽子手也会神情紧绷,一旦听到了行刑被终止的要求,就会立刻停下来,毕竟皇室要保下的人,如果被刽子手斩杀,恐怕刽子手都自身难保,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