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企业文化差异非主因,未来合作仍可期

正经文明 2025-02-06 16:17:21

对于各家公司而言,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所谓的“企业文化差异”真的存在吗?尽管在宣布合并谈判破裂后约一个半月内尚未发布正式声明,但自从有关此次经营合并的消息公开以来,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企业文化差异成为重大障碍”的解释。例如,日产被视为日本制造商中的佼佼者,拥有强烈的精英意识;而本田则从摩托车起步,以务实著称,因此有人形容这两家公司如同“水与油”。确实,根据作者的记忆,直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这种企业文化差异在日产和本田之间是存在的。

然而,日产经历了戈恩体制之后,企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银座办公室的白领与生产现场的蓝领之间的“对话”增多,横滨新总部建成后,银座风格的影响明显减弱。与此同时,本田也经历了变革。本田特有的“研究所”定位的变化是本田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旧有的“总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与“研究所(本田技术研究所)”分离机制被更新,现在本田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行二轮车、四轮车及动力产品的量产开发工作。本田在全球追求600万台销量的目标未果后的经验教训也推动了本田的进一步变革。

目前,与本田和日产各自的各部门相关人员交流时,并不觉得这两家公司的企业个性特别强烈。可以说,本田和日产作为企业都进入了“成熟期”。因此,此次经营合并的讨论更多是成熟企业在考虑下一代业务时,在财务和法律层面上的战略博弈。企业文化差异似乎不再是实现经营合并的重大障碍。

接下来,将关注日产、本田以及可能包括三菱在内的三家公司高层的动向。如果最终没有达成经营合并,未来会怎样发展?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出现“闹翻”的情况。虽然有报道指出,由于本田提出了日产子公司化的提议导致日产方面产生了抵触情绪,但这更像是“成熟的谈判”的一部分。因此,如果经营合并谈判失败,预计两公司将延续自去年以来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合作。此外,作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一部分,三菱的地位也将得到维持。另一方面,通过短期内深入探讨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在合作中的得失可能会更加清晰,这可能导致本田和日产各自寻找新的技术合作伙伴。不过,即便如此,本田与日产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完全回到原点。

另外,无论是否与本田进行业务合作,日产都需要通过自身所谓的“转折点”事业重组来取得成果。在此过程中,此次关于经营合并的报道中所揭示的海外投资者或基金对日产的下一步行动尤其值得关注。无论如何,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此次围绕经营合并的混乱就像是“隔岸观火”,因为很多人并不清楚经营合并与否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何种影响。

据报道,本田、日产以及三菱汽车计划在2月中旬前就去年12月公布的未来发展计划提供“现状报告”。非常期待参加那次发布会,听取三家公司的高层领导的意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