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争议性实验也不少,比如柳溪学校肝炎实验(1956),纽约州一所 智 障 儿童学校中,约700名智力障碍儿童,年龄多为5-10岁,部分儿童被故意喂食含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提取物或注射肝炎病毒株,实验由医生索尔·克鲁格曼(Saul Krugman)主导,旨在研究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疫苗研发。

索尔·克鲁格曼

学校内的景象
研究者声称该校肝炎感染率高,儿童“迟早会自然感染”,因此实验“不会增加额外风险”。此外,家长被施压签署同意书,承诺若同意参与实验,孩子可优先获得入学资格。而且实验未充分告知家长风险,且利用弱势群体的医疗资源匮乏进行胁迫。儿童被剥夺治疗权利,部分出现慢性肝病甚至死亡。
还有杀虫剂人体测试(1940-1950年代),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在杀虫剂(如DDT、有机磷类)的研发与推广中,进行了大量非伦理人体暴露实验,尤其针对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族裔。
在低收入社区(如非裔和原住民聚居区)大规模喷洒DDT等杀虫剂,未告知居民健康风险,以观察杀虫效果及人体反应;士兵、囚犯和农民被暴露于高浓度杀虫剂环境中,测试急性毒性,例如,美军在士兵身上测试有机磷杀虫剂的神经毒性影响;部分农业工人被要求不采取防护措施接触杀虫剂,以“评估实际作业中的安全性”。

瑞士化学家 保罗·赫尔曼·穆勒,首先发现DDT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
接触者出现皮肤灼伤、呼吸衰竭、神经功能损伤等症状,部分案例致死。研究表明,杀虫剂中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可导致癌症、生殖系统异常及免疫系统损害。
这些丑闻推动了1974年《国家研究法案》和1979年《贝尔蒙特报告》的出台,确立了医学研究中的知情同意、风险评估和伦理审查原则,部分实验(如塔斯基吉)的幸存者获得赔偿,但许多其他实验的受害者未得到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