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是阅读的好去处,也是很多人学习的好地方,每座城市都会有不少的书店,藏书丰富、环境友好的书店往往更受人欢迎。像在武汉江岸区中山大道637号附近,就有一座武汉图书馆江城书房,它的面积不大,但因为建在了历史老建筑里,处在闹市区的路口,所以非常引人注目。前往江城书房打卡,看到古朴的建筑,怀旧的装修,清新的氛围,自带滤镜,无论阅读还是随拍,都很合适。
与多数建在闹市区的图书馆不同,江城书房更像是特立独行的长者。打卡前往,提前预约,可以自驾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自驾走城市的中山大道,往北过江汉路,到达与南京路交汇的口子处就能看到书房的招牌。乘坐公共交通的话,则有地铁2号线或者6号线,在江汉路站点下,沿中山大道往北步行到与南京路的口子处便是目的地。这一排沿线全是老旧的建筑,城市布局古朴,和中心城区商业街差异很大,非常适合街拍与随拍。
进到江城书房,来到一楼大厅,瞬间就会觉得抵达了另一处光影的世界。首先是整体布局,其仅有两层层高,空间并不开阔,但因为阁楼、栏杆与步梯环绕,多用玻璃、原木等材料组合拼接,让室内空间并不局促。其次,江城书房室内环境里灯光用的非常多,暖色系的地灯随处可见,在书架、天花板处射出,非常柔和,使得内部场景更加显暖。最后,江城书房里书籍、书架固然多,但桌椅布局也很自然,走廊宽敞,来回走动挑选书籍,十分轻松。
走到第一层,周边全是书架,布局宽松。地板与书架一个色系,灯光柔和,每个书橱处还有地灯,照射出橙色的光线,有点像舞台光影布局。取书坐到另一边的阅读桌椅,在安静的环境里浏览文字,只有淡淡的书香味。透过落地窗看到一边的街景,车水马龙,隔音玻璃完全挡住了噪音,室内仅有空调机很微弱的呼呼声,冷气十足,可以舒适看书。
顺着书架的位置慢慢寻找,再从楼梯上去,第二层的空间同样非常有特色。一是上面的书籍更多,环绕出了类似吧台一样的阅读区;二是上面的空调冷风会弱一些,光线更亮堂。展示的书架区,既有推广的主题书籍,也有其他类目,放在显眼位置。空白位置摆放了很多盆栽,长势良好,绿色点缀原木色架子,白色的台面,还有落地窗的玻璃,显得十分清雅。坐在一边的女生,披着长发,戴着帽子,沉浸在文字世界,安静得出奇。
坐在吧台处阅读,可以看到很多类目的书籍,一边还有查询的电脑终端。在书架上拿书,看到书籍成色很新,也有相对旧的文本,看得出是周转过几个图书馆。而实际上,江城书房里的书籍可以实现与武汉图书馆书籍的通借通还,更加方便书籍借阅。借书还书,也比不上直接在书房里阅读,坐在空调环境里,与一群相同爱好的人聚集,感觉一下子就变成了标准的文艺青年。最好还要拿出纸笔,可以记下一时的灵感与素材。
想起很多年前,小编还在高校读书,经常去图书馆,读过一些国内知名作家的新书,印象深刻的有女作家吴蓓的散文集《英格兰的落叶》,讲述她在留学期间的感悟。在江城书房,再次看到了这本书,成色很旧,文字与介绍一模一样,而阅读文字的思绪完全不同,似乎又回到了青葱岁月。文字和图片的阅读方式现在已经大变样,电子设备流行,纸质版书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风靡。
坐在江城书房里阅读书籍,那种真实的纸质书籍,拿在手心,铅字和纸张,与电子版阅读器里显示的文字是不同的。纸张有印记,文化有传承,文字的展现方式不该有区分,但时下过分流行的电子设备,让阅读的形式变化巨大,尤其是互联网环境里的文字分发模式,似乎让每个人都成为知识孤岛。最好的方式便是走到线下,拿起图书馆里纸质书,一定有不一样的启示。(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