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感冒,在西医眼中,感冒是由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认为感冒是人体感受外界风寒或风热等邪气所致,而这些邪气,正是中医理论中的寒邪与热邪。
寒邪与热邪,代表着阴阳的不同失衡状态。寒邪为阴,性质凝滞、收引,当人体阳气不足,或外界寒气侵袭时,便容易感受寒邪。此时,人体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这便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感冒”。调理风寒感冒,重点在于温阳散寒,通过饮食调节也可以对抗风寒感冒。
(1)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
(2)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初起感冒时,常用葱白连同葱头与豆豉煎水喝。或采用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方法,来驱散体内的寒邪,恢复阴阳平衡。
而热邪为阳,性质炎热、升散,当人体阴虚火旺,或外界热邪侵袭时,便容易感受热邪。此时,人体会出现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面赤、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等症状。这便是中医所说的“风热感冒”。调理风热感冒,重点在于清热泻火,此外,熬制中药进行调治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其中,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药物组合,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等草药构成等,或采用刮痧、放血等中医理疗方法,来清除体内的热邪,达到阴阳平衡。
感冒虽小,但调理却需对症。通过分清寒热,调理阴阳,来祛邪外出,恢复健康。这不仅仅是对感冒的治疗,更是对人体阴阳平衡的一种维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根据自身的体质和感受,适时调整饮食起居,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温馨提醒: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药治疗感冒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正确应用。新乡潘剑中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