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抗战胜利 40 周年,广西电影厂决定冒险筹拍《血战台儿庄》。这小厂实力不强,拍这题材风险大,但厂领导毅然拍板,还北上借调八一厂杨光远导演。
定了导演,选演员成关键。尤其像这种纪实历史战争片,演员得形神兼备。大半角色特型演员敲定,可李宗仁一角却悬而未决。
就在导演为此头疼时,一封自荐信从青岛话剧团飞来,寄信人是邵宏来。他 1933 年生于江苏,科班出身,在多个单位工作过,还演过陈独秀,积累了丰富经验。
看到《血战台儿庄》筹拍,李宗仁人选未定,邵宏来果断毛遂自荐。很快,他收到面谈通知。试妆时,邵宏来的专业显露无疑。化妆师按李宗仁副总统肖像造型,他觉得与自身气质不符,便拿出前线合影,让按平头造型尝试。新造型一出,众人直呼:“别找了,就他了!”
就这样,52 岁的邵宏来拿下李宗仁一角。但他既兴奋又紧张,毕竟多年话剧经验,怕影响电影表演。导演杨光远却鼓励他:“你的气质很接近这个人物,你无需表演啊!”这让邵宏来放下包袱。
为塑造好李宗仁,邵宏来下足功夫。外部塑性注重展现纯朴随和,留短发、穿灰军服;气质上突出将军风度。为探究内心,他翻阅大量史料,走访众多与李宗仁接触过的人。
1985 年末,电影未完成,李宗仁儿子李幼邻坚持要看毛片,不到十分钟就泪流满面,直夸“太像我爸爸了”。1986 年影片上映,邵宏来的表演获观众盛赞,“根本不像演员在演戏,就是历史重现”。
此后,邵宏来成李宗仁特型演员“专业户”,还获多项大奖。2017 年他离世,但他的表演艺术永远留在观众心中。回顾邵宏来的演艺路,52 岁才在电影领域崭露头角,靠的就是对角色的钻研和热爱。如今演艺圈新人辈出,却常缺这种对角色的敬畏与执着,不知这是不是当下影视业该反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