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如云的上甘岭战役:秦基伟一仗打出“千岁军”威名

凌高谈过去 2024-01-21 13:46:1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秦基伟三次请缨前往朝鲜战场,最终得偿所愿被军委任命为十五军军长。

在抗美援朝前,连“一流部队”都算不上的十五军,何以能在后来被全军尊称一声“千岁军”?

且这支原先并不出名的军队,为什么可以接连涌现出如黄继光,邱少云等一众战斗英雄?

这一切,都源于一场悲天恸地的惊天血战,一个连战后幸存下来的志愿军战士们,都不想多提及的战役。它是因何开始的?又最终怎么结束的呢?

1952年10月25日,朝鲜。

停了两个月的谈判后,美军又一次被中国志愿军打服了,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之前他们毫不让步的,诸如“不准朝鲜修建机场”,“划分朝韩领土时,把领海全给韩国”的条件,后都作出了让步。

看到谈判有了进展,中方代表有些欣喜,难不成真要停战,真要握手言和了吗?

可是接下来,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美国人是傲慢的,只要是可以不讲理的,他们就绝不会讲理,若是他们突然讲起理了,那么就一定是不得不低头。”

果然,数天后,双方又在一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根据《日内瓦公约》:一旦停战,交战双方应立即把战俘遣返回去。这点,是全世界都承认的,但偏偏美国想糊弄过去。

当时,美国人对我方代表说,在他们手里的战俘,志愿军战士有两万多人,朝鲜人有十一万人,一共十三万人。

可是,据在“联合国军”战俘营里,救治伤员的红十字会统计,战俘应该在十七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美国人想将足足四万多人给扣留下来,然后根据“朝鲜人就留在韩国,中国人就运去台湾”的处理方法,来强行决定他们的未来。

很多不愿意的战俘,要么是酷刑相加,要么就是直接拉出去列队枪毙。

中方得知这一情况后,异常的愤怒,表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美方执意坚持原先的做法,那么就不用谈了。

不谈干什么?打!

其实,在谈判期间,美国人就派了很多战机深入朝鲜,去轰炸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且他们还在朝鲜和我国东北,秘密投放了很多携带病毒的蚊虫蛇蚁,想以细菌战的方式,扰乱后方军民。

士可忍孰不可忍,为了能在谈判桌上争取到有利条件,中央军委指示志愿军总部:直接开启反攻!

10月,志愿军里包含十五军在内的一共七个军,在我方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向敌军驻守的高地发起进攻。

在这数个极具战略价值的高地中,391高地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山丘,不仅能帮助志愿军战士防守铁原,还可以作为后续部队进攻时的依托。

它,必须要成功拿下!

11日夜里,十五军87团数个连队的战士们,身扎草叶,奉命前往391高低下的执行潜伏任务。

出行前,这五百多名战士不会想到,他们今天将见证一个名叫邱少云的战士,创下的关于人类意志力的奇迹。

而接下来,战斗是如何打响的,邱少云烈士又是如何牺牲的呢?

七十二年前的秋天,在中南半岛的五圣山南部,一个仅有一英里长的地方,被“联合国军”轰出了近两百万发炮弹,整个山头都被销去了一大截,随手一抓,都是数之不尽的弹片。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联合国军”整整四万人,都拿不下这座小山头,他们900多次的冲锋,全被志愿军挡住,使得美军将领发出疑问:

“一英里到底有多长?为什么永远也走不上上甘岭?”

而能立下这样的战果,十五军的战士们又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1952年10月12日,十五军87团共五百多名战士,潜伏在391高地下,准备趁其不备,一举夺下该高地。

为了能一战功成,达到最好的效果,后方指挥部要求战士们必须隐藏好自身,等待时机,直到接到命令后,才能出动。

这天上午,为了更好地掩护战士们突袭,后方阵地上的多门火炮一起向391高地开炮,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中午十二点,敌军出动战机,由于飞行员不清楚战况,便在高地下面的空地上,胡乱投放了数枚燃烧弹。

其中有颗,便不幸地落在了一名叫做邱少云的战士旁边,火势当时顿起,从邱少云的小腿烧起,直至蔓延全身。

在剧痛之下,这名钢铁一样的战士,为了在敌人眼皮底下不暴露己方行踪,几乎要将牙齿咬碎,双手紧攥着泥土,硬是一动未动,直至牺牲。

而就在他旁边,就是一处水沟。这是怎样的意志?有这样的战士,志愿军如何胜不得美军?

下午五点半,随着指挥部的一声令下,这五百多名邱少云的同袍,怒吼着向391高地上的敌军发起冲锋。还没到六点,该高地就被我军完全占领。

眼见接连失了这么重要的几个阵地,美军高层也坐不住了,马上命令前线部队务必要将之夺回,由此,一场超过二战最惨烈战役的血战,开始了。

在14日凌晨四点,美军第七师师长史密斯,宣布向五圣山方向进行火力覆盖。

霎时间,数百门大炮和近五十辆坦克和战机,疯狂地对那个小山丘倾泻着炮弹,土山瞬间变成了一座火山!

尽管战前十五军战士就事先躲在了挖好的坑道里,但是这么夸张的火力,还是让整座山都止不住地震荡,不少人被震得眼耳出血,有名17岁的小战士,因身体瘦弱,还被直接震死了。

整整轰了一个小时后,五点时,美军派出士兵,进攻上甘岭,更加血腥的阵地战打响了。

刚一交火,11号前哨阵地的战士们,就尽数牺牲,只剩一个战士仍在坑道里向外射击,2号阵地的八连一排立即分出兵力前去支援,却在路上就被炸得只剩下五个人。

幸好在最关键的9号阵地上,一名叫秦庚武的指导员,采取了轮番作战的模式,一次只派三名战士在阵地与敌交火,一次躲避敌军的轰炸。用这样的法子,才坚持到了傍晚。

在另几处高地上,更为惨烈的战斗也在进行中,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英雄,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1952年,在开国上将秦基伟任军长的十五军里,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

由于美国代表在谈判中,多次提出过分的要求,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经过商讨后一致决定,“谈不拢就打”,随即开启反攻。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战中,面对敌方装备优于我方的情况,志愿军战士们用血肉铸就长城,使得“联合国军”屡屡受挫,无法达到战争目的。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以“上甘岭战役”最为惨烈和血腥,那么,负责作战的十五军战士们,是如何凭此战打出的赫赫威名的呢?

1952年10月14日,在537高地上,一名叫做孙子明,来自江苏的小战士,因为周身多处负伤,失血过多,暂时陷入了昏迷之中。

当时,由于在美军投放的燃烧弹的掩护下,8号阵地的战士们多数已经牺牲,只剩下了包含孙子明在内的四名伤员。

所以韩军很轻松地就冲上了阵地,见孙子明满身窟窿,闭眼不动,他们还以为他已经死了,便直接架了一把机枪在他旁边,不断向三名伤员所在的位置进行扫射。

不料孙子明却被这枪声惊醒,模糊之中,他看见自己的战友面对此等险境,不由勃然大怒,瞪大双眼,狂吼着扑了过去,把韩军机枪手当场吓跑了。

但是,其后马上就有十几个敌人围了上来,因为伤势严重,无法开火,他抓起三颗手榴弹,拉出引线,拖着伤躯,冲向敌人,壮烈牺牲,事后被追封为“特等功臣。”

但是尽管战士们在怎么悍不畏死,但是敌军的进攻也是猛烈的,在打光了四十多万发子弹和一万枚手雷后,部分阵地还是丢失了。

在进行了数天的激烈战斗后,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决定实施反击,夺回所失去的所有阵地。

10月19日,十五军四十五师的战士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阵地争夺战。

在重夺597高地的战斗中,134团的战士们分批对各个阵地进行冲锋。

担当主攻的八连战士们,率先攻入了坑道里,然后经由1号阵地,向3号阵地和9号阵地进发。

途中,因为敌军修建了多个坚固的地堡,所以战士们的进攻不时受阻,伤亡巨大。

见接连两次爆破都没能成功,负伤战士赖发均,拿着一颗手榴弹就冲了过去。

顿时,他遭到了敌军的扫射,身上遍布枪伤,但为了拔除这个地堡,他硬是撑着没昏死过去一步步爬了过去,然后与之同归于尽。

跟他一样的,还有名叫做龙世昌的战士,他也是为了爆破地堡,在左腿都被炸没了的情况下,用胸膛抵住爆破筒,在漫天火光中,壮烈牺牲。

另一边,135团五连的战士们接替已经只剩十数名战士的六连,开始对4号和0号阵地发起攻击。

结果,当攻下4号阵地,才与0号阵地交上火,这一百多人的加强连,就一个战斗人员都没剩下了。

最后,三名通讯兵站了出来,主动向连长万福来请命,看出他们的决心,万福来任一名叫黄继光的战士为班长,负责带领其他两人,向敌人的一个主堡和两个子堡发起进攻。

接下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后,三人没说一句话,转身就冲了上去。

在炸掉两个子堡后,还有行动能力的,就只剩黄继光一个人了。在接近主堡的途中,他被机枪打中,全身七处负伤,只能靠爬来往前进了。

见扔了一颗手雷后,没奏效,这名坚毅的共产主义战士,向后做了个手势,仅剩的指导员冯玉庆马上明白他要干什么了。

下一刻,黄继光蓄起力量,一跃而起,以自己的血肉堵住了主堡的射击孔,后续冲上来的冯玉庆立即向主堡里面射击,由此夺回了0号阵地。

10月20日晚,经过统计后,四十五师已经失去了三千五百人。此后,敌我双方便进入了拉锯战。

其中也涌现了诸如一人独守阵地一整天,杀敌二百八十余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等人。

直到11月25日,战斗方才休止,以联合国军撤退,志愿军胜利告终,有一万多名战士捐躯于此。

十五军至此声震全军,尊称为“千岁军”!

参考资料:

《孙子明》.中国军网

《邱少云》.中国军网

《黄继光》.中国军网

《上甘岭鏖战》.中国军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13

凌高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