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张缉和夏侯玄等在254年谋除司马师政变中曹芳所充当的角色以及为什么会在意李丰之死这三个问题
高平陵之变后,因为司马懿对老臣的安抚,始终没有走篡位的正式流程,司马师此时接班比当初曹丕的处境要艰难的多。曹丕能接班,是因为曹操是魏王,所以父死子继。司马师要想接过司马懿的位置,还需要皇帝的任命,曹芳这一年已经21岁了,完全可以亲政。如果他不愿意,就意味着司马师在接班时面临着巨大的合法性问题。
强硬的司马师最终还是让皇帝低头,公元252年1月,司马师晋升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中央军最高统帅)、录尚书事(监管尚书台政务),加侍中,持节,集魏国军政大权于一身。
至此,司马氏之心,彻底挑明了。
随着司马氏野心的曝光,更多的野心家也都纷纷加入这个角逐场。
淮南三叛除了毌丘俭的动机最纯(忠于魏室),其他二人更偏向于拥兵自重,地方上有野心家,鱼龙混杂的洛阳城又怎么少的了!
李丰就是其中一位。
看看史书的记载。
1、担任骑都尉时李丰被公认为: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2、李丰在尚书台任职时,经常借口生病不就职。按照尚书台的制度,生病达一百天就要解除官职。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会突然病愈,然后又卧病在床,就这样搞了好几年(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3、曹爽和司马懿争夺权力时,李丰为了自保,在曹爽与司马懿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当时有人讥讽他道: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父子像残羹一样冰凉,而李丰兄弟则像游光一样飘忽不定(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奏请曹芳诛杀曹爽,将战车停驻在朝堂下。
李丰的表现是啥呢?足委地不能起。
这样一个人敢于扳倒司马师,除了曹芳的拉拢,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渴望。
你司马师可以大权独揽,现在有曹芳协助,李丰自认有扳倒他的机会!
他的底气来自哪里呢?
就是东汉史!
和帝诛杀窦宪,详见这篇:13岁,你还在读小学,他已经发动政变杀舅夺权开创一代盛世
顺帝以废太子身份成功夺权,详见这篇:实力最悬殊的政变是怎么成功的?
还有后面桓帝扳倒梁冀的事例。
几场政变都证明,皇帝在手,打倒权臣轻而易举!
当然这事李丰一个人干不了,他还有帮手,皇后之父张缉、弟弟兖州刺史李翼。
张缉虽然贵为国戚,在司马师当权期间,一直闲居在家,很不得意!
有意思的是,张缉也是关中人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fb54d8275cb0bbb9a91710dc4c627af.png)
一旦成功,关中派就可以力压关东集团,再现往日荣耀。
郭太后纵容司马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