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望风而降,寄居于新野的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只好率众向江陵方向逃亡。曹操得知刘备逃亡的消息后,亲率五千虎豹骑从宛城急袭江陵,誓要抢在刘备之前占领江陵。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寄居荆州八年,期间广施仁义,厚树恩德,其“仁义”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因此,在他逃亡时,荆州的老百姓,甚至有刘琮手下的官吏都跟随他而去,路上又有民众不断加入,到当阳时,已经有民众十多万,粮食辎重数千辆。可见刘备在荆州的人气之高。
随后,孙刘联军先是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后又在南郡之战中打败曹仁。在此过程中,刘备凭借着超高的人气,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南四郡(零陵郡、桂阳郡、 长沙郡、武陵郡),随后又逼迫孙权“借”出南郡。于是,刘备据有了荆州七郡中的五郡。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先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吕蒙兵不血刃地拿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零陵郡还回刘备);随后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又白衣渡江,再次不费一兵一卒地拿下了武陵郡、南郡以及零陵郡,直接导致关羽兵败被害。至此,刘备势力被迫退出荆州。
刘备先是兵不血刃地取得荆州五郡(武陵郡、南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但十年后,东吴同样兵不血刃地夺走了五郡。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天道有轮回?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任何朝代,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更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刘备取得荆南四郡后,他亲自坐镇公安(江陵对岸),诸葛亮则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负责“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及威慑东吴。另外,偏将军赵云领桂阳太守,代赵范;张飞为宜都太守;荡寇将军关羽遥领襄阳太守,驻扎在江北。如此一来,南郡就陷入了刘备编织的包围网之中,这就是孙权不得不顺水推舟将南郡“借”给刘备的原因之一。
此时,刘备集团的精英都在荆州,孙权自然不敢造次。他只好佯装要伐蜀,实际上是暗示刘备入蜀,以便于图谋荆州。
正如孙权所料,刘备入蜀作战,并分两批带走了除关羽外的荆州全部主力,就连向朗这样的二流将领也不放过,而留在荆州的,都是三流或四流将领(关羽除外)。
刘备这一策略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关羽手下匮乏才士,表现为郡县官员和将领不堪重用。如宜都太守樊友,公安守将士仁,江陵太守麋芳,长沙太守廖立,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郝普以及武陵太守巩志等人,无一不是三流或四流将领,吴军一到,除了郝普是“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外,其它人都是或逃或降,不敢一战。
综上所述,刘备挖空荆州人才,是荆州五郡不战而降的原因之一。
质任因素:刘备的质任制度存在漏洞“质子”,就是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别人做人质。质子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是郑庄公为了控制周平王,强迫周平王把公子狐送到郑国做人质,同时郑庄公也将自己的儿子忽送到周朝做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
质子制度一般适用于诸侯或朝廷高官。对于一般的将士来说,仅仅质子是不足够的,其主会将他们的家(族)人留在身边为质,以绝了他们的叛逆之心,这就是“质任”制度。
三国时期,将“质任”一事玩得最明白的人是曹操。曹操的原则是,你可以不送“质”给我,但要得到我的重用,就必须给我送“质”。在这个前提下,曹操的一线将领,特别是边防将领都将家人迁到邺城,置于曹操的眼皮底下。如马超的家人就在邺城,而臧霸也是在将他及手下的族人迁至邺城后,曹操才给他封侯的。
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在检讨张绣降而复叛的原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失不便取其质”就是根本原因,并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此后,曹操就将“质任”作为制度来执行了。
以“仁义”著称的刘备,在入蜀之前是不屑于用“质任”的方法来控制群臣的,当然,这也与当时他手下文臣武将寥寥无几,以及没有根据地有关。但在入蜀后,在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时,刘备也改变了想法。
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与刘璋反目后,为了能有效控制益州籍的将领以及士兵,他终于祭出了“质诸将并士卒妻子”这一大招。
不过,刘备并没有与曹操一样,将“质任”当作制度来实行。曹操对边防守军要求尤其严格,所有主将必须将家人送至邺城,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刘备也这样做了,至少他没有要求荆州的郡守们这样做。这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在荆州的影响力逐渐衰弱,而孙权对荆州的渗透却与日俱增,关羽则只醉心于操练军队,筹备北伐事宜。此消彼长之下,荆州各郡早已人心思变,再加上各郡守本就是三、四流的将领,能力有限,又没有家人“质押”在益州,因此,当东吴兵临城下时,他们不战而降就不奇怪了。
综上所述,刘备没有“质押”荆州各郡(太)守的家人,也是荆州五郡不战而降的原因之一。
荆州是刘备的第一个根据地,一度成为刘备集团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随后刘备不但让益州取代荆州,成为刘备集团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挖空了荆州的人才,直接后果就是由三、四流将领来担任郡守,从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雪上加霜的是,刘备不仅高估了他的个人魅力,也低估了人性的善变。他没有要求荆州郡守将其家属 “质押”在益州,这一重大失误,最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当东吴军队兵临城下时,荆州五郡的郡守逃的逃,投降的投降,竟无一人敢于率兵出战。这个结果是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但是,这却是他早就应该想到的结果。
广施仁义?刘备逃离新野 把老百姓的房子烧了 东西抢光 不走的都饿死了 走的还要帮刘备断后 真的太仁义了
什么广施仁义,不是征兵就是征粮,疯狂扩军打仗
笑死 关羽轻慢士族 把同事关系搞得一团糟 哪怕留再多人才 甚至如果诸葛亮是关羽下属也会被东吴一窝端[得瑟]
人才缺乏就是笑话,呵呵,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只是看栋梁是不是被发现做了栋梁之材而已
个人观点啊。其他人不说,就拿糜芳来讲吧,作为徐州巨富家的公子哥从小就锦衣玉食,但从开始效命刘备后,在经历了刘备军数次全军溃散的情况从尸山血海里闯过来带着溃兵自动会和,在刘备最落魄只能投靠曹操生存的时候曹操拿彭城相的职位挖他,在新野城清贫度日的时候都始终对刘备不离不弃,结果在荆州和关羽共事了几年就不顾远在益州的糜家利益投降吕蒙了,这问题就很值得深究了。
郝普:老子抵抗那么久关羽不来救怪我后面投降是吧
有道理,但是换做刘封孟达任何一个人为关羽坐镇后方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关羽手下除了关平,周仓,廖化,马良,王埔,赵累这些主力二流武将谋士带上战场,后方潘浚,糜芳,傅士仁都是三流,后方肯定守不住
襄樊之战把后方抽空了,只留了烽火台,又被白衣渡江废了,没兵没援军怎么守,有一战之力谁会见面就投降?
抵抗干啥?在刘备手下是当官,在孙权手下照样当官[呲牙笑]
一定要有制约
关羽这一次出争带主力军都是实力派,左副关平右副周仓连援军廖化都带上了,荆州城留守是不争气贪身怕死之类的刘备亲戚一打仗比哪个跑得快糜方不战自败,其实可以调动黄忠守荆州最佳人选原因黄忠是荆州人对荆州城区地区熟练做战经验丰富他会死守自己的家乡比如战关羽一百一回合不分胜负。
首先吴蜀划湘水而治,长沙桂阳东吴控制。关羽控制武陵、零陵、南郡。武陵零陵守备士兵不会太多,2千人,也养不起太多士兵,也不会放太多,主要用于应急防守,重点在南郡,南郡在则东吴不敢觊觎武陵零陵,南郡破,则武陵零陵一纸文书可以搞定,准确来说南方四郡都不会太多士兵,不是战略要地。
呵呵!都是借口而已!说白了就是不得人心!没人愿意为刘备卖命而已!洛克菲勒: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弱者才需要借口!
怎么抵抗?[吃瓜]手下个个一打十吗?
荆州五郡失守,除刘备挖空人才外,也抽尽荆州兵员,211年刘备入川,带走20000人。213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25000人,两次入川调走江南四郡40000多人,只有南郡关羽部30000人未动,后关羽多次扩军至50000人。江南四郡已无多少兵丁防守,所以吴军兵不血刃占领荆州。
借了东吴一个郡,打下四个,后面不是还了三郡吗,怎么还有五郡[得瑟]
如果刘备留下将领把关羽换成罗荣桓,保证几年时间能再给你整出个几十万兵出来。[呲牙笑]
最根本就是没有制约
喜欢看三国,最喜欢看的是曹操集团,最讨厌的是刘备,诸葛亮比神仙还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