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各大王朝的第一任太子,几乎都没有正常继位?

俇攘 2024-08-02 19:26:28

自古以来,夺嫡之争就格外残酷,这种胜者将拥有一切,败者将举家倾覆的斗争,成为了古代各大王朝政治斗争的主旋律之一。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同室操戈或者手足相残几乎成为了寻常之事,就比如历史上同室操戈最残酷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割据政权闽国,每一次皇权交接,都伴随着对宗室的残酷扫荡。

尽管从商朝末期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度便开始确立,到了秦汉时期,已经完全成熟,但是在皇权的巨大诱惑下,自古以来仍然有无数皇族子弟为此前赴后继,展开了一系列夺嫡之争,历史上最艰苦的夺嫡之争很多,比如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还有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以及皇太极驾崩之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等等。

而当一个王朝开始阶段,根基未稳之际,经常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自古以来的王朝首任太子,能顺利继位的,几乎微乎其微。

公子扶苏

首先,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没有册立太子,长子扶苏一直被当作继承人来加以培养,但是正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导致了秦始皇驾崩之后皇权交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赵高和李斯密谋沙丘之变,然后矫诏赐死了公子扶苏,扶持更容易控制的公子胡亥继位,结果就导致了暴秦二世而亡。

我国历史上真正的首任皇太子,为汉高祖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西汉的首任皇太子算是正常继位,而这个过程中,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若是没有强势的吕后保驾护航,刘盈大概率会被刘邦所替换。这主要是因为刘盈软弱的性格并不讨刘邦的喜欢,另外吕后强势的个性也并非刘邦的贤内助,相比之下,刘邦更宠爱戚夫人以及和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同时刘如意长得很像刘邦,刘邦以其类己,故常欲易太子,而又加上戚夫人在一旁吹枕头风,导致了刘邦几乎就要下定决心。

不过好在吕后和群臣关系不错,大批沛县党都是支持与他们同甘共苦成长起来的吕后和太子刘盈的,所以刘邦找群臣商议决策的时候,几乎都遭到了拒绝。再加上吕后权谋之术相当成熟,不断拉拢各界有话语权的人出面给刘盈加码,最终扶持着刘盈顺利继位。

刘疆让位

新朝一世而亡,暂且不论,而东汉开始,各大王朝的首任太子大部分都陷入了困境之中,东汉刘秀在崛起阶段,有一段通过联姻实现资本积累的辛酸,当时刘秀在绿林军中被排挤,不得以来到河北发展,新婚不久的刘秀当时几乎只带了少数心腹就赶往各方势力全要交错的河北发展,为了能够迅速安身立命,刘秀需要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于是就迎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靠着这层关系,刘秀迅速完成了在河北的崛起,之后收拢了幽州和铜马等势力的人马,俨然成为了天下三大势力之一,声势丝毫不弱于绿林和赤眉军。然后刘秀趁着绿林军和赤眉军在关中火并,坐收渔翁之利,一举平定了两个最强劲对手,随后开启了平定天下的战争。

而刘秀也正是在此期间称帝,出于政治考量,将郭圣通册立为皇后,因此郭皇后的儿子刘疆就被册立为东汉的第一任太子。但是刘秀内心自然是更为宠爱发妻阴丽华一些,随着天下局势的稳定,郭皇后在政治上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在建武十七年,刘秀废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这就导致了原本的皇太子刘疆处境很尴尬了,嫡母已经不是皇后,那其皇位自然也不稳固,再加上刘秀更为宠爱阴丽华,以及阴皇后的儿子刘庄,所以就在这尴尬的处境中维持了不到两年,心理压力巨大的刘疆决定主动放弃太子之位,建武十九年,太子刘彊让位于刘庄,此举甚合刘秀之心意,刘疆自此成为了东汉诸侯王,虽然去了太子位,好在没有引发腥风血雨。

东汉之后,华夏经历了三国乱世,再次天下统一,已经是西晋王朝的事情了,西晋王朝作为历史上的短命王朝,和司马炎选太子不合适有着很大的干系,受困于嫡长子继承制度,司马炎将资质很低的司马衷确立为太子,直接导致了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结局就是五胡乱华后天下大乱两百多年。

历经东晋和南北朝乱世之后,华夏再次统一,已经是六世纪末期的隋朝,隋文帝在宇文赟早逝之后,借助其女儿杨丽华的权势,杨坚在一番强势打击异己之后,成功坐上了皇位,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杨坚在登基之后不久,就册立杨勇为太子。毕竟杨勇在隋朝篡夺北周江山的过程中,负责宫城禁卫事宜,对于整个天下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废太子杨勇

本来事情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杨勇将会在杨坚之后顺利登基,但是关键点在于,人过中年才开国称帝的杨坚,在皇位上一坐就是二十余年,而杨勇的个性又颇为放纵自然,二十年的太子生涯,让他习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他自以为皇位唾手可得,所以做事渐渐不务实,同时缺少了对母亲独孤皇后的常规性礼节,而与之对应的隋炀帝杨广,作为一个超级影帝,则二十年如一日的表现得尽善尽美,仁爱温和,颇得独孤皇后喜爱。

面对一个日益骄纵的太子,和一个低调务实的次子,独孤皇后渐渐选择了后者。随着杨勇逐渐不讨喜,屡次被杨坚所责备,墙倒众人推之下,独孤伽罗与杨广等人都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向隋文帝进谗言,加上杨勇多有埋怨之言语,隋文帝于是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勇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玄武门之变

隋之后的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可谓是闹得千百年来妇孺皆知,李渊作为北周贵胄后裔和隋朝功勋,虽然做官时业绩平平,但是却生了两个堪称龙凤的儿子,而且皆是文武双全,政治权谋均为上乘,不过这二人也各有长处,李建成的长处在于政治权谋,拉拢各方势力,平衡朝政局势上。而李世民则是在吸纳人才,领军作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在李渊称帝之后,李建成作为嫡长子,且在李唐立足关中期间立下了大功,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

在李唐进取关中和横扫中原期间,李世民因为军事上的才能冠绝一时,所以声势压了太子李建成一筹,毕竟其击败西秦薛仁杲,灭刘武周,横扫中原窦建德和王世充,几乎以一己之力解决了李唐的几个最大竞争对手。后期刘黑闼作乱河北,在诸将无功而返之下,也是李世民以一己之力,平定了河北。但是刘黑闼之后,李唐再无对手,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没有了军事上的加持,李建成这一方的势力很快就压过了李世民。

随着自身局势越来越危险,首先的心腹也被各种分化,李世民不敢坐以待毙,决定集中力量奋力一搏,既然政治上解决不了对手,那就利用自身优势,展开军事行动,然后就爆发了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坐拥巨大优势下,被李世民以斩首行动所灭。

李唐之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乱世,宋太祖赵匡胤窃取了北周天下,随后发动了统一战争,在扫平南方诸国之后,正式打造了低配版本的大一统王朝北宋,北宋前三十多年就没有立过太子,这主要是五代以来,皇位更迭频繁,而且天下局势不稳,所以基本就没有立太子这一回事,而赵匡胤一统之后,十余年内,因为自己年富力强,所以虽然把赵德昭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却始终没有立太子。

金匮之盟

所以面对赵匡胤的突然离世,在朝中势力不强的赵德昭根本就顶不住赵光义的冲击,所以赵光义以一个没办法佐证的金匮之盟就顺利登基,而赵德昭仅在四年后就忧惧自尽,而赵光义统治前期也没有册立太子,其长子赵元佐,本来格外聪慧,但是因为赵廷美的去世而精神失常,没有了称帝的机会,赵光义一直将赵元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但是赵元僖却27岁暴死,太宗追封其为恭孝太子。赵恒恭孝太子去世之后三年,赵光义赵恒为太子,最终即位为宋真宗。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崛起于草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征伐,忽必烈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大元王朝,忽必烈推崇汉文化,引入了大量汉文化规矩,譬如嫡长子继承制度,就这样,嫡长子孛儿只斤·真金就被册立为太子,孛儿只斤·真金政治才能出众,从忽必烈早期便开始协助忽必烈处理朝政,但是1285年,有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引发了这位皇太子内心的忧惧,不久便重病不起,直到去世,真金死后,忽必烈将”皇太子宝”授予真金第三子铁穆耳。

朱标病逝

元朝后期贵族贪腐严重,朝政推行不顺,再加上黄河泛滥,最终的结局就是民怨四起,朱元璋从各路义军中脱颖而出,最终创立了大明王朝,并完成了天下一统,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册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并且着重培养朱标,很早就让其处理政务,朱标应该算是历史上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但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在视察完迁都备选开封之后,便因风寒病逝,朱元璋册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明朝灭亡后,满洲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清朝在入关之前,由于体制不成熟,所以在继承人选任上并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清朝初年皇权的继承充满了血腥,到了顺治入关之后,清朝渐渐稳定了下来,到了康熙时期,局势已经稳定,所以康熙即位后,还是依照前朝旧例,设立了东宫太子,由于嫡长子承祜幼殇,嫡次子爱新觉罗·胤礽被册立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获罪被废,从此华夏历史上再无皇太子。

康熙废太子

所以,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首位皇太子,只有西汉的刘盈和西晋的司马衷最终成功继位。

3 阅读:1258
评论列表
  • 2024-08-04 04:43

    太子这位置太特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心性但凡差一点都把持不住,而且这位置还是一个明晃晃的靶子,是所有有野心的皇子的集火目标,皇子再怎么争夺第一个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先干翻太子,胤礽就是最标准的例子[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烟火人间 回复: 用户10xxx14
    不是嫡长子也是长子,嫡子死光了跟嫡长子有啥区别,老朱对家人是很宽容的,死掉的秦王和晋王也不是啥好人,皇家亲王有多少不为点祸的,真按律法约束皇帝还能有活着的儿子嘛[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用户10xxx14 回复:
    朱棣嫡子身份是自称的 朱允炆的灭的几个藩王都是做恶多端的[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