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20 09:38:56

文|老达子

本文共2487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大唐的诗词经由太宗、玄宗两代帝王掀起的盛唐诗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词大家,比如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等等。

在大唐高手如林的诗词大家中,有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留下了2首诗,其中的1首可以赛李白、胜杜甫,被后世评为“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他叫张若虚。一个在史料几乎没有任何专门记录的小人物,究竟写了什么能让后世有如此高的评价?今天老达子就跟大家一起聊下这位诗人~

说起张若虚,史料极少

张若虚这个人,在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只能硬从贺知章的传记中找到一点线索。虽然里面没有记录张若虚的生卒年,大致能猜到是在公元660年至730年之间。

据《贺知章传》记载,在唐高宗神龙年间,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因其文词俊秀而闻名京城,四人并称为“吴中四士”。只言片语中,只知道他出任过兖州兵曹,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信息了。

而他真正流传下来的诗只有2首,其中一首就是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另一首名为《代答闺梦还》。毕竟他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出名,所以很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也是很正常的。

当他的这首《春江花月夜》被人们所熟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近1000年。最先发现它的伯乐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学者胡应麟,他在看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时,突然读到了这首诗,他一下被惊艳到了,诗的辞藻非常华丽,读过之后,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他在编写诗选《诗薮》的时候,将这首诗收入其中。所以说,正是在胡应麟的推崇下,这首诗的名气才越来越大,直到后来被推崇为“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崇高地位。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这首《春江花月夜》吧~

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赏析

我们好好读下这首《春江花月夜》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篇幅很长,全诗一共252个字,尽管字数很多,但是诗人却写的很精妙,他全部都是围绕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徐徐展开,将触景生情阐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先整体来看,全诗共分为三层(即写景、阐理、抒情)。第一层是写景,将诗人眼中看到的江边月景以一种华丽的笔法,勾勒出一副近乎梦幻般的月夜江景;第二层是阐理,通过景色引出人生哲学之理;第三层是抒情,这也是诗词的灵魂所在,诗人抒发的是游子相思之情。

接下来,我们再详细看下诗人的笔法~

该诗的前八句一直都在围绕着“江月”,生动描绘了一幅明月初升的场景,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整个江岸仿佛披上银辉般如梦如幻,宁静而美丽。“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字直接赋予了潮水和明月以生命,让他们一下就鲜活了起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没有写月,却让我们感到月色无处不在。他先是由远及近,从遥远的海上写到身旁的花林;再由大及小,从潮水到明月再到流霜,一下把我们拉进他描绘的这如画的世界里。

随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诗人转向对人生的深思,如此静谧的夜晚也引发了诗人对于永恒、对于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月初见时,谁共赏此景?今夜的月光又曾照进过谁的心房?

诗人孤独地站在江边望着明月,静静地看着东去的江水带走逝去的时光。岁月更迭,人类兴衰交替,唯有江月依旧,诗人以此感慨生命的短暂。

感慨之后,就到最重要的抒情环节了。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一句开始,诗人借着白云、清枫、明月楼和扁舟子等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愁苦,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游子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虚写远方的伊人想念游子)描绘了分别的相思之情。

在诗的结尾八句中,诗人运用落花、流水和残月来凸显他的思归之情。深夜静谧,残月渐沉,万籁俱寂,月光皎洁,思妇怀念远方的游子,万千情思纠结难舍难分。远方游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能否乘月而归,却无法预知。

整首诗的境界极其广阔而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涉及到宇宙和人生的哲思,还包含了深切的离别相思。这些表达之间转换自然流畅,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因此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春江花月夜》是由乐府旧体诗改编而成

《春江花月夜》最初属于乐府旧体诗,一般都是要搭配着曲子来演唱的。最先为它作曲的就是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叔宝,后来隋炀帝杨广也为他谱过曲。杨广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是描写夏日江边景观的五律,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不知道张若虚站在江边的时候是不是也想起了杨广的这个版本,然后触景生情,就重新改写了这首《春江花月夜》,将原来的五律改成了七言,再加上他华丽的词藻和内心复杂的情绪,让《春江花月夜》在他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陈叔宝和杨广这两位可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所以不知道《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因为带有这个“亡国之音”的标签,才被人忽视的?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还好后来被伯乐发现了,才被后人所熟知。

老达子说

张若虚或许也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文人,在外漂泊多年,本以为带着自己的满腔抱负可以大展宏图,却屡屡失意,慢慢变得心灰意冷,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在江边触景生情抒写了这首名篇。

遗憾的是,张若虚活着的时候并没能听到后世如此高的评价,如今如果他泉下有知,应该会很开心吧~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