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16时16分,甘祖昌将军的夫人龚全珍,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100岁。听闻噩耗,悲痛不已!
讣告刷屏网络,无数人心痛落泪。各地干部群众,深切缅怀“老阿姨”龚全珍。
纵观的她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无私的一生,也是无悔的一生。
66年前,她毅然跟随丈夫,回到家乡始终心系群众。作为将军夫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
一直以来总有人问她: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甘将军回到穷山村,你后悔过吗?
可每次她都给出相同的答案:一点也不!
在龚全珍看来,这条路虽然物质生活简陋,但精神生活充实,也是丈夫甘祖昌一直想走的,她也要一直走到底。事实上,她做到了,而且很彻底!
1955年,军队授衔。作为在战争年代,甘祖昌一直从事后勤工作,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保障,鉴于此,他被评为师级,但他认为自己评高了。
周末,龚全珍回家,甘祖昌和她谈起了评级的事。当时龚全珍和他说起了八一干校不少人抱怨评级评低了。
这时,甘祖昌突然说自己对评级也有意见,当时龚全珍听了,还感到有些惊讶,不解的问道:“怎么,你也有意见?”
甘祖昌说:“有意见,有蛮大意见。评级是根据德、才、资三条评的。在后勤部他们给我评师级。我想来想去,怎么能评师级呢?”
然后细数了长征时期一些老资格战士,他们之中,最多也是评了个营级。
这听得龚全珍有些糊涂,还以为甘祖昌是嫌级别评低了,后来才得知,甘祖昌是认为评高了,他说自己评营级就可以,最多就是个团级。
为此,甘祖昌还特意向中央写信请求降低自己的评级!
然而,上级首长却不这么认为,我们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见后勤保障在作战中的重要性,甘祖昌的后勤工作一直以来非常出色,大家一直认为,给他评个师级,非但不高,还低了。
之后中央总政经过商议,给甘祖昌评为准军级。并由由周总理亲自签署,在新疆军区就地授予甘祖昌少将军衔。
授衔后,甘祖昌多次表示组织给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受之有愧,于是拼命的投身工作,来回报党的信任。然而,由于过度疲劳,脑震荡后遗症频频发作,最终病倒了。
在疗养的那段时间,甘祖昌一直心神不宁,要出来工作,但组织考虑到其身体,拒绝了。
在此期间,甘祖昌想起了长征时同乡战友陈春林,当初两人约好等革命成功以后,就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然而,之后陈春林在革命中牺牲了。他又想起自己身体状况,做不了领导工作了,为此他下定了一个决心。
那就是兑现当初的诺言,趁着自己还能劳动回到家乡去,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带领乡亲
们过上好日子!
他坐在桌前,用纸笔写下了一封申请回乡务农的申请书,向新疆军区党委提交了第一份回乡当农民的报告。
当时党组织考虑到他身患多种疾病,农村医疗条件太差,没有批准他的请求。甚至提出给他盖一栋房子,让其长期修养。然而都被甘祖昌拒绝了,坚持要回乡务农。
可一个军级干部,为党为人民作出过卓越贡献,突然要说回家务农,党组织肯定是不会轻易答应的。
最终这个请求一直拖了近2年,直到1957年,甘祖昌第三次提交了一封回乡申请书,当时,正提倡大办农业,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
经党组织再三研究,鉴于其强烈请求,最终于批准了他务农回乡的申请。
拿到批准书的那一刻,甘祖昌百感交集,当即做了回乡的准备。
可当甘祖昌对龚全珍说要回家乡务农时,因为太过突然,龚全珍一时没有心理准备,好久说不出话来。
在此之前,她已经决心扎根在边疆了,今天,甘祖昌忽然提出要回江西,她难免有些顾虑,一来是担心甘祖昌的身体,务农怕他承受不住;二来山村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该怎么办!
可对于这些顾虑,甘祖昌却不以为意,他说:“身体差,更需要锻炼,当年战争年底都过来了,现在是和平时期,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龚全珍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他,夜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转念一想,她也想通了。自己当初愿意和他结合,早已打定了心意,不论天涯海角都应跟他走。
为此,她决定尊重丈夫的意见,随同他回乡投身建设。
第二天一早,龚全珍就笑着对甘祖昌说:“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好吧,你去当赤脚农民,我去当赤脚老师!”
就这样,一家人来到了偏僻的沿背村。
回乡后,甘祖昌谢绝了组织上提出的照顾,自此,由从一个后勤部长变成常常赤脚穿梭于田间的农民。
除此之外,他也要求孩子们都不穿鞋,并给他们每人买了个粪箕,每天捡粪劳作。
他带头开荒种地,兴修水利,把自己70%的工资全部用于家乡建设事业中,而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将自己大部分工资交给他支配,自己都舍不得买一年新衣服。
甘祖昌回到家乡如鱼得水,然而,龚全珍却有点不适应,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稻田,白天大人们出去干活了,她却不知该干什么,而且当地方言她也听不懂。
为此,他决定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于是爬山涉水来到县文教局毛遂自荐,此后,便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全身心投在教育工作上,一干就是13年。
直到后来因为甘祖昌的身体缘故,才回家去照顾丈夫。
另外,在家乡的这些年里,甘祖昌夫妇为集体捐了85000多元,然而对外如此慷慨,可对自己的子女却很抠门。
老大平荣要结婚,看中了一套家具。甘祖昌说:“我只给200块。”可200块钱哪能买到,结果甘祖昌一句我没有钱就把话挡了回来。
但对于这些,龚全珍是很能理解丈夫的。
曾有人对龚全珍说:“甘祖昌苦了一辈子不值当。他还叫崽女务农,真是糊涂。”
龚全珍听了不以为意,她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物质上比较匮乏,但精神上十分丰富充实。
他说这是外人对甘祖昌的误解,甘祖昌从来没有反对孩子们升学、就业,但有一点,就是必须凭自己的本事,不能要求组织上照顾。
1985年冬天,甘祖昌的病情加重了。
他把孩子们叫到身边,又龚全珍拿出他一直珍藏的三枚勋章。
甘祖昌嘱咐道:“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你们作纪念。你们要珍惜荣誉,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更不能做任何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无论大小,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这些话不仅深深印在了孩子们心里,其实也深深刻在了龚全珍脑海里。
龚全珍一直用这句去鞭笞自己。
1986年,甘祖昌去世后,63岁的龚全珍为了不拖累儿女,搬进了“幸福院”,在那里一住就是5年。
但这这5年时间里,龚全珍不仅不需要人照顾,自己还主动承担其照顾其他老人的担子,空闲的时候又给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
她还参加了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学校、机关等地方讲述爱国主义故事,在此后30多年里,跑了不少地方。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演讲,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甚至为了不给学校或地方添麻烦,常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对外面却宣称是因为自己牙齿不好,只能吃这个。
她一如既往地粗茶淡饭,衣着简朴,在自己身上不“浪费”一分钱,但在她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却又总是慷慨解囊。
她一直关系当地的教育事业,一次得知某学校校的图书室没多少藏书,她又掏钱购买了1000册图书捐给他们。
另外,对身边的困难家庭,她常上门探望,捐款捐物。
据不完全统计,龚全珍至少她资助过30多户家庭、100多位贫困生,捐赠金额累计超过了10万元,相当于她近三年不吃不喝的工资。
她就像一缕阳光照耀着身边的人,而其中不少受过她资助和勉励的家庭,已经有近10户成功地做起小买卖,逐渐走上致富路。
在龚全珍家里,一直摆着一张她珍爱的照片。那就是甘祖昌满面笑容地在向孩子们讲解麦子的优良品种。
她说:这是珍藏在她心中的甘祖昌:“他的精神永存,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事实上,他一直从未忘记甘祖昌病重时曾对她说过的话:“活着就要为国家多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重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她也一直这样去奉行。
耄耋之年的龚全珍后来还写下了这样的遗嘱: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死后一切从简,不需任何仪式。骨灰撒在玉壶山上,不要坟,不要碑……”
这就是龚全珍,和甘祖昌将军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她常说:“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不做事情就感到愧疚”,而这正是龚全珍的行事准则。
如今,“老阿姨”虽然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将长存世间。 英雄不曾远去,风骨必将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