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特园拜访,拉着此人的手:你是当代孟尝君啊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3-09-04 01:11:01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广纳天下贤士,号称“食客三千”。

无独有偶,在近代有一个名叫鲜英的人,是重庆特园的主人。日本投降前后,特园是众多国共要人、民主人士的活动场所,被称为“民主之家”。

鲜英

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期间,毛主席三访特园,称鲜英是为“当代孟尝君”。

从此,鲜英“当代孟尝君”的美名在山城广为传颂。而说起鲜英的一生,可以说,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国人永远崇敬的人。

鲜英,四川西充人,其与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张澜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1907年,张澜开办了官立中学堂,鲜英成为其学生。鲜英虽出身贫苦,人穷志不穷,非常有志气而且上进。

也因此常受到张澜的格外关照。

在张澜的鼓励和支持下,鲜英之后考入了成都弁目学堂,与他同一期的有刘湘、杨森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国民党高级将领。

鲜英在张澜的教导和提携下,也非常出色。

1921年,鲜英担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以及重庆铜元局局长,后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师师长。

张澜

在管理军队时,鲜英制定了三个军规,即:

要让士兵吃得饱,不许军官克扣军饷;军队不得扰民,不得向商民征收苛捐杂税,更不许抢劫,违者军法处置;军官不许抽大烟,限期戒除,不许买卖和运送鸦片,违者严惩不贷。

三条军规,可见其治军之严明和贤德。

另外,主持铜元局也让鲜英第一次接触到实业,而事实,在经商方面,鲜英更具天赋。

1934年,鲜英以其商业的眼光,看准军粮需求扩大的时机,于是果断接手了当时亏损严重的南充复兴面粉厂。

接手之初,鲜英通过考察,大刀阔斧,改进技术设备以及精简机构,提高面粉质量的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率。

没过多久,面粉厂就扭亏为盈,之后鲜英一直致力于兴办实业。

1935年,同窗贺国光奉蒋介石之命入川整顿川军,贺国光想起了鲜英,于是担任其担任南充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故而再次步入官场。

民盟成员合照

在担任督察专员期间,鲜英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整顿县治,服务桑梓,鼓舞抗战等。

然而,之后的一件事情,让鲜英彻底对官场失去了兴趣。

就在鲜英担任督察专员期间,蒋介石下令修筑川陕公路,可就在这时,鲜英病倒,在成都疗养,于是督察之事由手下代行,结果,手下因天气原因误了工期,而鲜英被追责,故而被免去了公署专员一职。

原本就无心官场的鲜英,心灰意冷,决心离开官场,从此便定居重庆,一心致力于四川的实业和教育。

1936年,鲜英在南充创办“四川蚕丝改良场”,经过改良,他建起了栽桑、养蚕、缫丝一条龙作业。随着缫丝设备及缫丝工艺的不断改革,南充生丝质量明显提高,南充的丝绸一时间声誉鹊起。

鲜英

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在发展实业的同时,鲜英一直致力于民主事业的发展。早在1931年的时候,鲜英就在重庆渝中区上清寺的一座小山坡上,修建了自己一座府邸,因鲜英字特生,故而便将该宅邸命名为“特园”。

特园占地约70亩,鲜宅则只占7亩左右,但鲜宅是特园的活动中心,之后更是与革命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被称之为“民主之家”。

特园之所以被誉为“民主之家”,其中主要是因为周总理早期曾在这里创造性地贯彻了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抗战时期,周总理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重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当时他的住处距离特园很近,而董必武因工作关系常常去特园。

鲜英是重庆地方的名人,当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了。经董必武介绍,周总理决定从重庆地方名人鲜英着手。

鲜英旧居沈钧儒、周恩来、张澜、鲜英的塑像

一天,董必武又同往常一样来到公馆特园,对鲜英提及周总理要来拜访之事。

鲜英早已听闻了周恩来的大名,对其慕名已久,听董必武这么说,鲜英说道:“我早久仰周书记大名!董老,尽快安排吧!”

得知了鲜英的意思,第二天,董必武就陪同周总理来到特园。

见面相互寒暄过后,周总理与鲜英、董必武等人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时局形势畅谈。

鲜英对周恩来的风度、才华及对时局鞭辟入里的见解极为佩服,尤其是周总理的诚挚和平易近人更让他感动。

几人谈得很投机,周总理见时间成熟了,于是试探性的问道,看是否方便让特园成为中共为同各界人士共商国是的场所。

特园

没想到,鲜英毫不思索的回答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有不欢迎之理!”

周总理考虑事情周到,随后又陈说了这样做可能引起的后果。毕竟蒋介石对陪都重庆控制很严,如果特园成为中共统战的中心,定然会滋生许多麻烦。

然而,鲜英听了,“唰”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激动地表示:

“特生久有报国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申明大义,我定然义无反顾。一句话:一愿意,二不怕!”

“好!特生先生忧国忧民,爱国情殷。”周总理边说,边起身伸手紧握鲜英双手,用力摇了几下。

自此,出入特园的人经常是络绎不绝。

在此中共开展统战期间,鲜英可谓也是尽心尽力,待人接物优礼有加。

当时社会各界名流几乎多数去过特园。对于特园不少人印象很深,特园常年高朋满座,最盛时,一天宴请宾客高达上千人。

鲜英夫妇

米一船一船的从南充运下来的,菜每天有挑夫络绎不绝地送来,另外鲜英还专门聘请了名厨。

虽说鲜英一直经营着实业,但如此大的开销,也常常让他捉襟见肘,所幸的是妻子金竹生对丈夫的非常支持,从无怨言。

为节省开支,鲜英夫妇非常勤俭节约。

鲜家子女虽说出生于富贵之家,但他们并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唯一用来解馋的就是特园里的铁线草、酸茎草。

鲜英夫妇之大义可见一斑,正是在鲜英夫妇的支持下,特园成为了真正的“民主之家”。

另外,中国民主同盟也是特园秘密成立,鲜英也是民盟的创始人之一。

特园作为民盟的总部,同时也成为了党的统战工作的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犹如蒲公英般从特园散播出去,可以说为统一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民主同盟主要负责人(左起)沈钧儒、张澜、鲜英、李公朴合影。

而1945年,毛主席的来访,更是让特园和鲜英名传一时。

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毛主席应蒋介石邀请,为了和平,他来到了重庆谈判。期间三次访问特园。

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应当是在8月30日那天。

当天,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下来到特园,在门口看到冯玉祥题写的“民主之家”的四字匾额,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了。”

在门口迎客的鲜英迎上前去,谦虚地解释了“民主之家”得名的经过。

毛主席说:“董老起名,冯将军题字,表老赠联,堪称三绝啊!”

一番话说得四周人相视大笑。

鲜英

对于此次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当时不少民主人士都有所担忧,张澜说蒋介石这是在演“鸿门宴”……

毛主席则风趣地说道: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

停了一会儿,毛主席看了看大家,说道:“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

大家纷纷点头。

席间,大家相谈甚欢。

宴毕,鲜英子女拿来纪念册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思索片刻,行云流水写下“光明在望”四字,寓意民主国家即将迎来光明,赢得满堂喝彩。

临走前,毛主席拉着鲜英的手说道:“特生乃重信守义的当代孟尝君啊。”

毛主席

至此,鲜英当代“孟尝君”的名声传遍山城。

事实上,鲜英除了大力支持民主运动外,还在之后营救和资助了不少民主人士。

1947年6月1日,重庆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宪特,对进步人士进行大搜捕,一时间数百名进步人士身陷囹圄。其中民盟总部机关报也有30余人被捕。

身为民盟重庆市支部主委的鲜英得知后,当即急召工作人员商讨营救。

最终会议决定立即电告请示南京民盟总部,结果由于特园时刻被国民党特务监视这,电话刚拨通就被掐断,监听电话的特务恶狠狠地威胁鲜英:“不许通话,不然对你不客气。”

之后鲜英决定利用个人关系找到当时的重庆军政要人,要求放人,但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都不敢作为,劝他也要明哲保身。

但鲜英依旧没有放弃,于是找到梁漱溟,最终说服了梁漱溟,其后在《大公报》发表公开声明,制造舆论压力,呼吁当局释放非法逮捕的百余人。

最后,重庆国民党当局迫于舆论的压力,释放了包括《民主报》在内的众多被捕人员。

事后统计,其中有近10人是中共地下党员。

民主之家牌匾

营救出来后,鲜英等人又资助、掩护获释这些进步人士离开重庆。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驻渝代表和《新华日报》被迫撤退,在最困难的时刻,鲜英和他的特园对处于地下的中共党员和民主人士,仍一如继往地热情接待。

也因此,鲜英遭致蒋介石的不满。

后来鲜英就出现在了蒋介石批准毛人凤拟定的一份87人暗杀名单当中,所幸当时鲜英提前得到同窗贺国光的通风报信,连夜出逃到西昌,这才得以幸免。

除此之外,鲜英另外一个大的贡献,就是策反杨森保护山城重庆。

1949年,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重庆解放指日可待。

蒋介石见大势已去,想来个玉石俱焚,命令重庆市长杨森,在撤离前配合国民党保密局爆破毁城。

中共地下党得知此事后,决定策反杨森。

杨森

杨森是蒋介石反共的马前卒,但在国民党大厦将倾之际,这个铁杆反共分子同样被特务严密监视。

策反杨森很不容易,中共方面想到了鲜英。鲜英与杨森在成都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同住一间宿舍,杨森还是鲜英“睡在上铺的兄弟”。

四川军阀混战期间,二人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也有过矛盾和冲突,但二人私交还过得去。更凑巧的是,当时杨森的爱女正与鲜英的儿子鲜恒热恋,杨森夫人与金竹生女士也常以儿女亲家相称。

鲜恒在杨家很受欢迎,出苏云面见鲜英,让鲜英将中共的4项条件(保城、救人、起义、捉蒋)传达给杨森,鲜英赞成护城,并叫自己的儿子鲜恒前往杨森处冒险一试。

11月23日,鲜恒前往杨森公馆见到杨森。

杨森虽然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但对于当前的形势也看得清楚,知道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于是遂承诺保证他的部队撤离重庆时绝不破坏城市建筑、骚扰百姓,但对后3项条件表示不敢承承诺。

虽然最终鲜英未能策反杨森,但杨森撤离重庆时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手下的国民党第二十军没有配合保密局破坏城市。

鲜英塑像

杨森还在败退前给次子杨汉烈留下密令:第二十军可相机起义。一个月后,杨汉烈在成都附近的金堂县率军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爱国民主人士,鲜英荣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0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各界人士,看见鲜英,握着他的手说:“重庆解放时,你受惊了,感谢你当年的3次接待,感谢你对民主运动所做的贡献。”

鲜英回答:“托主席福,有惊无险,还好。”

1968年,鲜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