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王先生质疑4S店换副厂大灯事件,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就让人挺闹心的?你说好好的车拿去修,结果车主怀疑换个灯泡都不给换原厂的,这4S店到底有没有猫腻?
王先生妻子去年8月开着丰田凯美瑞出门,不小心磕了碰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疼。送去4S店维修,一共换了14个零部件,其中还有两个前大灯总成,修下来好家伙,花了20700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按说4S店维修,那应该都是原厂件,质量有保证吧?可王先生晚上开车的时候,就感觉这新换的大灯亮度不对。这就奇了怪了,维修清单上明明白白写着渠道是原厂,难道这里面有啥说法?
王先生可不是那种大惊小怪的人,他也是经过一番观察的。他打开引擎盖,发现大灯套件有3C标志,还有以K开头的词,仔细一查,原来是一家隶属丰田集团的照明公司。可问题就在于,这整体大灯质感和以前差别太大了。就好像你一直吃惯了那种正品巧克力味儿的冰淇淋,突然给你换了个巧克力味儿,但是口感完全不一样的,你肯定就觉得不对劲儿了。
王先生心里这疙瘩可是越想越大,于是他找到广汽丰田温州瑞安新盛塘下店负责售后的陈经理。陈经理这边也挺重视,立马提供了采购明细清单和零件入库清单报表,上面显示零件编码和维修清单是一致的。陈经理还说,客户感知不同,可能是调整大灯高度和客户之前设置不匹配导致的灯光问题,还坚称用的是原厂件,对于王先生的怀疑也表示难以证明。
不过呢,咱也不能光听一家之言。这事儿还真有类似情况。去年10月,温州有个赵先生,也是在这个品牌4S店维修他那丰田亚洲龙车型。同样换了前大灯,结果他发现晚上灯光照明范围明显缩小,远不如原厂大灯。他找4S店反映,4S店也把采购凭证拿出来给他看了,可最后赵先生没办法,只能自费换了新的原厂大灯才解决问题。这就像你买了双鞋子,穿上不合适,商家非说就是这个尺码,那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这商家有点不靠谱了?这事儿王先生肯定也听到了,所以他更加觉得自己的怀疑有道理,心里想着:我可别也掉进这同一个坑里,非得把事儿弄清楚不可。
后来一查,这大灯所属的照明公司虽然隶属于丰田集团,但近年来因为成本控制这些原因,在部分配件生产上可能是外包了一部分工序。这就好比一家好吃的东西店,自己忙不过来,找了别的工厂帮忙做,可别的工厂做出来的味道是不是和原先一样,这就不好说了。听说在外包环节里,偶尔会出现零部件质量把控不稳定的情况,这极有可能是王先生所换大灯出问题的潜在原因。
可你再看看汽车维修行业这个大环境,那乱象可不少。据了解,更换配件以次充好、真假难辨的情况那是时有发生。咱就拿另一个热门汽车品牌来说吧,在更换轮毂的时候,就有车主投诉4S店给换的可能是翻新件,根本不是原厂全新件。这网络上一讨论,那可炸开了锅。这就说明啊,这4S店在配件供应上可能还真有点问题,难怪王先生会对自己这事儿更上心了。
王先生想走正规途径,找第三方鉴定。可这第三方鉴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目前针对汽车配件真伪及质量检测的权威第三方机构就没几家,而且还不是说你送过去就能马上拿到结果。鉴定过程复杂得很,费用那也是相当高,更别说出结果还得等好长时间。之前就有车主去做了类似配件鉴定,那鉴定机构收了不少钱,结果因为检测标准不统一,不同机构的报告还不一样,这维权难度直接就上去了。王先生这一时半会儿也陷入两难境地了,就像老鼠进了风箱——两头受气。
后来陈经理这边也表态了,说要是王先生还是怀疑,他可以去别的4S店订购新大灯总成对比,也可以走第三方鉴定。王先生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把车开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该怎么解决。
从王先生这事儿啊,咱能看出来,现在这汽车维修行业,想要让消费者完全信任,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4S店这边呢,虽然说一般会按照规定给车主用原厂件,但成本这些因素一掺和进来,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就像你盖房子,材料不好,房子再好看也有安全隐患 。再说说这配件外包,这在汽车行业里也不是个秘密,可要是质量把控跟不上,那受苦的可就是咱消费者了。
而且,现在很多车主对汽车维修配件的了解确实有限。大部分车主,就和王先生开始一样,看到修好了,也没那么多细节能观察。除非像他这样,直接就感觉车有明显不对头的地方,否则可能就把这维修的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还有啊,这行业里有些不良商家,为了一时赚钱,昧着良心用次品坏品,这行为真的挺缺德的,就像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名声。
现在王先生面临的选择也不容易。要是选择别的4S店去对比大灯总成,万一到时候还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要是一开始就没对比,结果真买了个次品,以后万一出了啥问题,后悔都来不及。这时候找第三方鉴定呢,高额的费用和鉴定结果的不确定性,也让王先生头疼不已。
这件事儿也反映出,这汽车维修行业在透明度和信任机制方面还差得挺远。消费者和4S店之间就因为这中间一层“窗户纸”,很多事儿都解释不清楚。要是能有个更完善的监管机制,让每一个环节都能清清楚楚,也许这种误会不会这么大,消费者也不用这么为难了。
说到底,王先生这个事儿,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这背后是汽车行业关于配件供应、消费者权益保障这么一个大问题。希望以后啊,类似的误会和纠纷能越来越少,让咱消费者能放心地把自己的爱车交给4S店维修。毕竟,车对于好多人来说,那可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就像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得好好呵护着才行,可不能让这些“黑手”趁虚而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