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当死亡来临时人类自己能知道自己死亡吗?相信绝大多数的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能。
常言道人死如灯灭,人一死就啥也不知道了,人要能知道自己死亡,岂不意味着灵魂出窍之类的玄学之言并非空穴来风。
在这科学知识普及的年代是万万不可信的。
然而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确确实实能知道自己死亡,甚至不光知道死亡,还能在死亡已经到来后,感知到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医生的叹息、家人的伤悲等等。
如此颠覆人类传统思想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人类自己能知道自己死亡的研究结论又具有哪些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死亡?
一、研究表明:死亡是可以被感知的
说到死亡,就不得不提死亡标准,中国人认为的死亡标准通常是心跳停止,大量影视剧也往往会采用心跳停止的拍摄手法暗示某个角色的死亡。
中国的法律也规定了将心跳停止作为死亡标准,例如《刑法》就指出,生理死亡包括呼吸停止以及心跳停止。
既然心跳停止意味着死亡,那么人死如灯灭,心跳停止过后人也不应该知道自己死亡才对。
然而根据2023年9月15日新华社的报道来看,美国与英国一项联合研究表明,即便心跳停止,人的大脑意识仍会持续,人类会知道自己的死亡。
具体而言,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统计了从2017年到2020年三年期间被抢救的心脏病患者的生理数据。
结果发现在抢救成功的患者当中,大约有四成人心跳停止过后出现过某种程度的意识反应。
一些患者说自己好像做了很长很长的梦,还有一些患者清楚的记得自己在被抢救过程中感受到了疼痛、压迫甚至医生的讲话声。
这些都还好理解,更离谱的是,一些患者声称自己看到了站在病床旁边的亲人,或者看到了自己全部的一生,可他们眼睛都未睁开,这种看到究竟从何而来?
对于患者脑海里出现的视觉体验,现代医学已经进行了解释,认为可能和颞叶中负责记忆或者情绪的海马体受损有关。
但人在死亡过后为什么意识仍会存在,科学家就无法给出答案了。
要知道,这些患者在抢救过程当中医院均对脑电波进行了持续监测,患者心脏停止跳动,脑电波确实已经消失,完全符合死亡标准。
但患者竟然还有意识,不得不说,现代医学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总而言之,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死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心脏停止跳动等机体死亡在先,意识衰亡在后,这也意味着死亡是可以被感知的,人类确实能够知道死亡的到来。
二、“知道死亡”有何现实意义?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研究没什么意义,毕竟人类知道自己死亡的研究结论对个人而言用处不大。
当走到那一步时,往往已经无力回天,能做的也仅仅是抓住这最后一点意识尚存的时间,好好享受作为人类最后的温存罢了。
但这种看法非常片面,人类知道自己死亡对人类而言至少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好处。
1、更多的心脏停跳患者会得到救治
2016年6月17日沈阳晚报报道了一件惊心动魄的新闻,一名营口盖州的25岁小伙子因为经常熬夜,导致出现胃疼恶心以及心功能降低现象,于是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第2天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医护人员连忙采取心肺复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好在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内科主任没有放弃,果断实施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
关于这项治疗,大家可以理解为用一套人工肺临时替代心脏功能。
在心脏停止跳动长达33.5个小时之后,这名小伙子进奇迹般的心脏复跳、“活”了过来。
无独有偶2020年12月19日央视也报道了另一件同样惊心动魄的新闻。
12月份的辽宁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一名60岁的老人在茫茫人海当中突然倒地不起心脏骤停,旁人不知所措只好拨打了急救电话。
当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接到电话外套都来不及穿便跑到现场,通过一平板车,一边对患者进行转运另一边实施心脏按压。
转移到医院之后,医生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但心脏按压一刻都不能停,可人力有时穷。
就在副主任难以坚持之时,另一名肾脏内科医生默契接替了心脏按压工作,随后一个又一个医生加入心脏按压开始接力。
通过长达50多分钟的心脏按压,患者最终心率恢复了过来,彻底脱离了生命危险。
类似的新闻,在互联网上还可以找到更多,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对心脏停跳的患者进行长时间抢救是常态,正是因为事件非同寻常,所以才会被新闻当成典型案例报道出来。
心脏停跳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如果4分钟还没有恢复心跳,那么医生通常会继续抢救30分钟。
如果30分钟患者还没有恢复心跳,那么大概率就会宣布临床死亡了。
可通过前面所说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心脏停跳并不意味着人类彻底死亡,只要意识尚在,就仍有救活的可能。
所以人类知道自己死亡的研究结论,可能会使得医学界对心脏停跳患者抢救时间进行延长,到那时必将会有更多原本不被看好“恢复”的患者得到生的机会。
2、防止脑损伤方法会得到改进
过去医学界一直认为一旦心脏停跳超过10分钟,那么大脑会因为缺氧而遭受永久性损伤,损伤会导致脑电波的丢失,也会对死亡产生促进作用。
但英国和美国的联合研究表明,即便心脏停止跳动,即便脑电波消失,只要意识没有彻底消失,持续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手术,仍旧有希望让大脑电信号恢复正常。
所以人类知道自己死亡的研究结论有可能会促进医学界改进过去防止脑损伤的方法,同样更多心脏停跳患者避免遭受脑损伤。
三、如何看待死亡?
一些悲观的人在得知人类能知道自己死亡之后,可能会表现出很难过、难以接受甚至无法言说的恐惧等负面心理。
毕竟一想到未来有一天会经历看着自己一点点离去,内心难免会备受煎熬。
其实大可不必,这种对“知道死亡”恐惧本质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死亡本身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大家千万要平常心看待。
顺便插一句,不要认为死亡讳莫如深,认为谈论死亡是负面消极。
早在2021年12月28日,人民政协网就发文指出,思考死亡是最高级的生命智慧,生死之外并无大事,既然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那么思考死亡也就有了意义。
言归正传,大家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害怕死亡,害怕的是死亡本身吗,当然不是,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的东西人类怎么会对他本身感到害怕呢?
绝大部分人害怕的是死亡背后的遗憾,当死亡来临时,有家人需要照顾,有未尽的事业需完成,想做的事都还没有做过,当然会惧怕死亡了。
就好比一些人害怕高考一般,有太多数学题没有做,有太多的化学知识没学到位,有太多的语文课文没能背诵,他们当然会害怕高考了。
可也有一些人,他们属于学霸,在高考到来之前早已将所有学科的题型刷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各种知识点烂熟于心。
他们面对高考可能也会紧张,但绝对谈不上害怕,甚至跃跃欲试巴不得高考早一点来临。
为什么同样的高考有人害怕有人不害怕呢,本质在于是否对高考这件事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同样的道理,既然对死亡感到恐惧的本质原因是遗憾,那么只需要对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即可。
想做的事情抓紧去做,想完成的事业抓紧去拼搏,对需要疼爱的人千万不要冷眼相待,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做完所有想做的事情,并尽可能为死亡来临做好铺垫。
只要尽可能不留遗憾,相信每个人在生命瓜熟蒂落的那一刻,都将无惧无畏。
结语
综上所述,英国和美国的联合研究表明人类能够知道自己死亡,因为死亡属于动态过程,心脏停止跳动并不意味着意识终结,意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对于医学来说意义重大,将来或许有更多心脏停跳患者生命被拯救,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家需平常心看待。
甭管死亡是一蹴而就还是一个过程,只要活着的时候不留遗憾,任死亡千姿百态,都能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