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京剧唱腔强调“字正腔圆”,要求每个字的发音要准确清晰,音调要圆润流畅。演唱时需要注意字的头、腹、尾三个部分,确保发音完整且位置合理,这也是评价一个演员演唱水平的标准之一。

余叔岩

言菊朋
“字正”强调的是字音的准确性。谭鑫培、余叔岩、言菊朋、程砚秋等艺术大师对于字的“四声”以及运用都颇有研究,但唯有言菊朋完全恪守字的“四声”规定,宁可“舍腔”,牺牲唱腔的流畅与悦耳,也要“就字”,以保证字音的准确,致使唱腔呈现出大幅度的起落顿挫的特点。
有的文章中说,在言菊朋的唱念中,没有一个“倒字”,而且他对“四声”的研究要胜于余叔岩。

琴师 徐兰沅
凡事过犹不及。曾为谭鑫培、梅兰芳两位京剧”大王”伴奏的著名徐兰沅就说过“唱腔以悦耳为上”。京剧的旋律讲究流畅、自然,要“顺流而上”“拾阶而下”,因此,当字音与旋律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冲突时,“舍字就腔”,即宁可“倒字”也要保证旋律的悦耳流畅的做法也并非不可为之。
在梅派名剧《凤还巢》中,有一段【流水板】“母亲不可心太偏”的唱腔,其中第二句“女儿言来听根源”的“来”字就是一个“倒字”,演唱时要把它唱成四声(音“赖”),而不唱成“来”字二声的本音。

梅兰芳 徐兰沅 王少卿(前左)合影
曾有人就此事当面就正于梅兰芳,话还没有说完,梅兰芳便洞察其意,于是笑着回答说,你是说“来”是个“倒字”吧,是的,但是“二片”(王少卿,梅兰芳的二胡琴师)说这样唱好听。

现代京剧《海港》 李丽芳饰方海珍
这个原则也被应用于现代京剧《海港》一剧中,只不过它不是运用在唱腔中,而是运用在念白之中。如,方海珍念白中“码头”的“头”字,有时为了强调人物的情绪,加强语气的气势,不念二声,而念成四声,发“透”字音。

评剧《金沙江畔》 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演出
在地方戏曲中,也同样有“舍字就腔”的例子。如在评剧《金沙江畔》中,珠玛有一段“格登太子”的唱腔,旋律十分优美,其中第三句的唱词是:“听人说有一个宝贝能够救国”,这里的“国”字唱的是“裹”字音,便是一个“倒字”(这个“裹”音也不是冀东音)。
京剧艺术深奥,这里面的讲究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