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年,宰相张说死后,中枢权力争夺在张说的弟子张九龄和皇室分支贵族李林甫之间展开。张九龄代表了科举出世的儒家士大夫,李林甫代表了在武后时代被打压的旧贵族。两人在性格和行政理念上有极大的不同。
张九龄认为文学造诣和学术成就是担任高级官职的必备条件,并且公开蔑视那些没有书香门第背景的人,因为他自己就才华横溢。而李林甫是个务实主义者,更在乎一个官员有没有行政能力,而他本人则是个制度和法律专家。
正相反,李林甫就比他懂得做人,李林甫更加圆滑,做人更懂和光同尘,所以最终李林甫在相位争夺上胜出,并且执掌权柄近19年。
所以,大诗人张九龄败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