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0万年前,恐龙们突然看到天空出现第二个太阳。
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点燃了地球大气层。接下来的24小时,成为恐龙文明最后的倒计时。

根据NASA计算,那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向尤卡坦半岛,释放能量相当于120万亿吨TNT。
撞击点的温度高达20000℃,比太阳表面高三倍。而这场撞击还引发了11.3级的特大地震,蕴含的能量是8级地震的100万倍。

地震的冲击波以每小时36000公里的速度横扫地球。拿北美大陆举例,冲击波到加拿大只需要8分钟。
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钻探显示,撞击瞬间产生的花岗岩熔浆喷泉高达40公里。

此时,地球生物要面临的一是高速玻璃雨,高温会让岩石迅速气化凝结成0.1毫米的玻璃球,以400米每秒的速度覆盖全球。
美国北达科他州恐龙化石中的玻璃珠密度是每平方米2000颗,这密度谁也躲不过去。
而且,高温之下,树木会瞬间碳化,恐龙皮肤也会被气浪剥落,直接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烤肉大宴。

撞击引发的海啸高达300米,以每小时720公里的速度推进,只有坐耐超高温和超防弹的飞机才能躲过去。
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即位还需面临黑暗七日。

这颗行星撞击扬起的10000立方公里尘埃会遮蔽阳光,让日照强度降至10%,持续18个月。
在这18个月里,植物光合作用会停止,同时大气中3万亿吨硫化物形成pH3的酸雨。
这场酸雨持续了9个月,堪比柠檬汁,简直就是一场酸雨地狱,80%的淡水鱼类会灭绝。

这时候如果还有残留的生物,那就得面临温差绞杀,白天温度在零下20度左右,晚上则会因为温室效应反弹到45℃,日温差达到65℃。
美国丹佛自然博物馆的三角龙化石显示,恐龙化石骨骼纹理里出现的病理性断裂,就是昼夜温差导致的热疲劳损伤。

在这种环境下,全球93%的被子植物死亡,蕨类孢子层突然消失。体重超25公斤的陆地动物灭绝率高达97%。
大概只有鳄鱼等部分坚强的物种存活,但他们也会因为食物链崩溃而撑不下去。
蒙古戈壁发现的伶盗龙群化石显示,恐龙为争夺腐肉自相残杀,这是当时他们最后的晚餐。

因为后续还有火山补刀,奏响死亡交响曲的终章,撞击会触发全球火山活跃度激增300%。
印度火山群喷发的覆盖面积达130万立方公里,这持续了70万年。
火山喷发释放的氟化氢足以毒杀整个生物圈,二氧化碳浓度突破2300ppm。
而在恐龙灭绝后,地球花费30万年才恢复了生物多样性。
这样的天灾之下,我们扪心自问,如果发生在现在,我们能成为幸存者吗?

地球是一个复杂,而且偶发性很强的生物系统,每一种生物都必不可少。
而如今的现代化正在一步步蚕食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所谓唇亡齿寒我们都懂。
NASA监测显示,类似尺寸小行星撞击概率为每1亿年1次。
虽然我们的深空监测网络已锁定98%的千米级近地小行星。但是能改写地球生命的命运剧本的,除了科技,还有每个人的努力。
不要让人类陷入和恐龙当初一样的绝境。
-END-
信息来源:
1.《自然·地球科学》2017年研究数据
2.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冲击波模拟
3.《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