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书斋也成为文人雅士静心思考的重要场所。《宋代书斋记》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文人风雅的精神内涵,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感知自然中的美,挖掘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亲近自然,洞察万象
宋代文人的书斋多半建立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如山间、水畔、竹林等等。因此,在书斋内观赏自然景色便成为一种很常见的活动。文人们注重亲近自然,观察万象,从而感受到大自然所蕴含的美。
作者在《宋代书斋记》中提到:“是以文人之居常舍远界,方以风花蕙草作室廊之称。”文人们的书斋,不但离繁琐喧闹的城市远离,而且更倾向于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建造。在这样的环境中,文人们可以时时感知到大自然中不同的景象,这些景象因其美好而成为文人们创作的创意源泉。
融入自然,赋予艺术生命
文人在感知自然的美之余,更多地是在通过赋予自然艺术生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例如,在《西厢记》中,著名文学家、书法大师、画家汤显祖以自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上梧桐船之十斛,乘木霜之舟;观花阴下收之藕,惜柳旁,微波流之鸥。”
文人善于通过赋予自然“人格化”的方式来表现自然的美。他们会将自然景色比喻成人类的情感,例如将春天吹拂的风儿比喻成羲和女士的呼吸;将秋天飘落的枫叶比喻成失落的心情等等。这种方法显示了宋代文人们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和表现艺术。
结语
宋代文人不仅仅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假公济私”的官吏,更是带领我们感知自然之美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忠诚于自然,以自然为灵感来源,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向世人展示了一道道生动而美好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