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多日,央视的这部备受瞩目的年代剧终于如约而至。
央视《六姊妹》官宣时即吸引我目光,由梅婷领衔,吴倩、邬君梅、高露、颖儿等数十位实力派演员加盟,演员阵容十分强大。
该剧未负众望,8点开播,7分钟后即登全国收视榜首,收视率迅速破2.1,成功登顶。
观看两集后,我认为这部年代剧定会大火。
【其一:这剧好接地气,何常胜演出了那个年代的精髓!】
《六姊妹》背景设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重男轻女思想盛行。此观念在何家父亲何常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该剧的核心反映之一。
故事开篇,何家丽随奶奶抵达父母所在地,恰逢何常胜夫妇在保健院待产。他们已有两女,何常胜渴望再添一子。
从这点看,何常胜重男轻女观念深重。孩子出生前,他私下向母亲炫耀,称已找人确保是儿子,言语间尽显其必生儿子的决心。
何常胜母虽不甚重男轻女,闻其言亦展笑颜,满眼期盼。此景显何家重男轻女思想之重,何常胜真乃演活彼时代人物之精髓。
两人正低声交谈时,产房护士走出,宣告了一个不幸的消息:第三个孩子依然是小妹。
闻此,何常胜惊愕地张大嘴,满脸难以置信。第三胎又是女宝,这对重男轻女的他而言,犹如晴空下的惊雷,震撼至极。
闻此消息,奶奶笑容敛去,嘴上虽言“生男生女无别”,但熟知那个时代的观众皆知,奶奶实则宽慰孩子父亲,彼时,众人皆盼家中添一男丁。
孩子已出生,何常胜需担起父责,但他心中难平。孩子出生当日,下班后他未直接回家,而是找老友喝酒,以此排解心中苦闷。
另一边,奶奶照料着坐月子的刘美心,见夜深丈夫未归,刘美心不禁泪如雨下。她深知何常胜盼子心切,但第三胎仍是女儿,这让刘美心内心极为痛苦。
多亏孩子奶奶照料,刘美心情绪渐稳。这反映出,当时不仅男方重男轻女,女方亦有此观念,若无儿子,所承受压力极大。
何常胜一家生动再现了当时场景,他们的表现堪称完美,令人赞叹不已。
【其二:夫妻吵吵闹闹,感情和睦,主打的还是接地气!】
在奶奶的劝慰下,刘美心情绪逐渐稳定,但根本问题在于何常胜,若无他亲自安抚,任凭奶奶如何开导,刘美心内心依旧痛苦难消。
刘美心欲休息时,何常胜悄悄归家。经友人劝解,他已不再生气。见妻子面色不悦,何常胜急忙赔笑,显然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刘美心见老公再次关怀自己,眼眶泛红。产后,宝妈亟需老公的贴心照顾,这对她们至关重要,缺乏此关怀,宝妈内心将极为难过。
何常胜虽有重男轻女观念,但受时代影响。他对妻子情深似海,归家时特带花生赠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花生尤为珍贵。
刘美心见老公仍挂念自己,展露笑颜。嗑花生时,何常胜说次日要再弄些馓子,给妻子好好补补身体。
闻此,刘美心笑容加深。虽当时有重男轻女之念,但他们情感真挚。何常胜更保证道:你只管安心坐月子,外面事务无需挂心。
次日清晨,何常胜到厂上班,同事们已知他生了三个女儿,因此没少因此事嘲笑他。
由此可见,何常胜的重男轻女思想非本意,而是时代所致。他迫于压力,不得不求子,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当巨大。
回家后,何常胜向母亲抱怨,他与大老汤同村,只因无子,常被大老汤以此嘲讽,令他十分气愤。
观看两集《六姊妹》后,我深感此剧极为贴近生活,心中唯有一念:此剧极为接地气。
【最后:总结】
我想说,年代剧的核心在于贴近当时社会,展现真实年代感。《六姊妹》显然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符合其作为年代剧的要求。
何常胜与母亲均持有传统重男轻女观念,此观念非出于自愿,实为外界风气影响所致。二人完美体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普遍思想。
其次,何常胜与刘美心夫妇情感真挚,虽未能如愿得子,但他们的感情坚如真金,无论遭遇何种变故,夫妻间的深厚情感始终如一。
《六姊妹》的成功在于其贴近生活的两点表现,这足以说明,只要影片内容接地气,就必然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观看两集完毕,我认为,央视推出的这部时代剧即将大热。
不知大家对于此事有何见解?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积极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共同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