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笔下写了很多人物,有孔乙己,有祥林嫂,有闰土,但里面最让人扼腕叹息的,确实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豆腐西施杨二嫂。
一、年轻的豆腐西施,美得动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两脚张着,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鲁迅笔下的杨二嫂的模样,那时鲁迅回到故乡搬家,遇见了曾经人见人爱的豆腐西施,笔下的模样却成了一副令人生厌的小市民模样。
“哈,这模样了,胡子都这么长了?”她盯着鲁迅,发出的尖叫声音并不悦耳。
鲁迅想不明白,为什么杨二嫂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因为当年,她是街上最美的女人。
那时,她长得很好看,还经营着一家豆腐店,脸上成天挂着的是甜甜的笑容,让买东西的顾客看见了也会开心不已。“豆腐西施”的这个称号,也是从这个时候来的。
这是她青春的模样,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少女时代,她年轻的时候,恣意潇洒,幸福到方圆几里的人们都爱来她这里买豆腐,日子也自然过得越来越红火。
年少离家的鲁迅心中,想必也藏着这样光辉的模样,仿佛阴霾森林里摄入的一缕阳光,念念不忘之下,每每回想都让枯燥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
二、奈何岁月匆匆,容颜易老
鲁迅离家已有太长的时间,所以才会在看见曾经女神般的豆腐西施,变成了尖嘴利牙的妇人时候分外不解。
30年的光阴,曾经那个对生活充满了信任和希望的少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生活按在地上狠狠揉拧过的女子。
杨二嫂不再是那个美丽动人的少女,不再是那个卖给顾客豆腐还回报甜美笑容的女子,她变得刻薄、抠门,还极度容易气急败坏。
那时,她见鲁迅没有认出自己,阴阳怪气地说道:“忘了,真是贵人眼高……”
她其实不是在气鲁迅,而是在为自己的无能而愤怒,她用阴阳怪气地声调,来掩盖自己内心深处那一份对自己的失望。
她终究,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她看着鲁迅,光鲜亮丽,一如曾经自己希冀过的模样,内心那根一直隐隐作痛的刺仿佛再也无法拔出来,她怨恨,她愤怒,她恼羞成怒,她痛苦,而这一切,只是因为鲁迅的成功,将她的失败映照得格外醒目。
岁月匆匆,红颜易老,她终究没有逃出命运的魔爪,沉溺在泥泞之中,看不见未来的希望。
三、心比天高,终究过不好一生
杨二嫂一直是自卑的,年轻时候的恣意,在于她绚烂多姿的美貌。可美貌会逝去,当逝去美貌以后,有人留下的是才华,有人留学的是金钱,有些人却一无所有。
很不幸的,杨二嫂便是那个一无所有的人。
她没有依仗,所以开始自卑,她没有依仗,所以才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
她靠着美貌去卖豆腐,当美貌不再,豆腐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青春正好,笑容洋溢的少女,而是苦苦挣扎在生活线上的杨二嫂。
鲁迅看不起她,看不起这个不占便宜就是亏的女人,看不起这个生活一落千丈,对旁人刻薄冷淡的她。这一切的理由都成立,可最大的悲剧在于,杨二嫂根本没有办法逃出这个噩梦。
在那时,女性拼尽全力,最多能给维系普通生活,至于如现代一样学习、考证、旅游、读书,唯有真正有钱有闲的人家的女儿,才能拥有。
杨二嫂的可怜之处在于,她虽然活成了最讨厌的模样,却并非自己的不努力。
在她的时代,学习是一件奢侈的事,尤其是对女性,否则,朱安的家境很好,却为何也大字不识一个?
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根本没有逃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