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建言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报道 2023-07-03 17:40:16

6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主办、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协办的“北京经济论坛(2023年上半年)总第11期”以线上直播方式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于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继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应深刻认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把握投资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重要抓手。二是持续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北京在高精尖制造业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中间试验研究环节具有相当优势。要发挥好充分发挥北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金融企业对科创类企业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充分发挥北京在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论坛主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杰以“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年上半年)——处于恢复期向修复期过渡的北京经济”为主题做汇报。他强调首都北京宏观经济走势已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发展逻辑,只有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这种独特性才能客观、有效地对北京经济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预判。主报告首先从七大方面对北京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基本判断,预判北京2023年全年宏观经济一些重要指标可能的变化趋势。其次,重点分析了北京经济从“恢复→修复”期间可能遇到的发展困局以及破解思路。最后,他提出下一步重点工作,一是狠抓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导向下的全产业链布局,二是狠抓彰显北京科技金融中心优势的发展态势,三是制定和出台符合北京特点的激活消费潜力的各项创新性举措。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高度认同主报告中对北京和上海系统性比较的论证。他指出,北京应鼓励构建新发展格局,布局现代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自身优势,释放京津冀改革的内需潜力,推进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加大RD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打造人才高地,吸引人才,提高劳动生产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从“大宏观”的视角,提出了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新理论框架。强调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长期增长动力来同时实现短期经济稳定和长期合理增长。并且每季度发布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做了题为“下游企业的创新收益会被上游企业‘拿走’吗”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因此搞清楚企业创新与产业链和受产业政策影响的市场结构三者间的关系对北京市制定创新政策具有启发意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