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不自由”;靠有偿打包牟利?鼓励举报“最低消费”|3月资讯报03期

内容生产机 2023-03-21 16:25:42

本周,餐饮行业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扫码点餐过度索取,侵权乱象多

扫码点餐成为各大餐饮店的标配,一些商家却在点餐过程中附加“强制操作”:无故索取手机号、定位信息、强行关注公众号、索取消费者姓名等各种私人信息。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明确规定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段时间以来,为整治扫码点餐侵权乱象,从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排查,到微信整改“扫码点餐过度索取”,再到有地方出台扫码点餐指引,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但扫码点餐覆盖率越来越高,杜绝乱象不能仅靠消费者主动维权,有关方面有必要加强常态化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考虑将治理关口前移,从技术路径出发将扫码点餐与个人信息索取解绑,还消费者“点餐自由”。

技术理应更好服务于人,而不能成为新的侵权工具。(北京日报客户端)

2、有偿打包,成商家牟利新渠道?

“打包带走”,其出发点在于倡导公众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有企业却从中嗅到了“商机”,使其沦为了牟利工具。

目前,针对不同材质、规格的打包盒,不同的餐厅会收取1至5元不等的费用,是否对塑料袋收费也因餐厅而异。个别餐厅更以“餐盒可耐高温”“无低价餐盒”为由,对收取8-10元/个的高额单价;部分餐厅不主动告知或是不明码标价,让其成为一项“隐形”支出;更有商家大肆宣传“外带可免费打包”以招徕顾客,实际免费的只是“帮助顾客打包”的行为,而打包盒仍需付费。

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有偿打包收费标准相关的明确规定,打包费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费用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

相关行业协会应针对打包费用、餐盒规格等事项尽快推动出台统一标准,加强对行业内部“打包乱象”的自查自纠。(中国经济网)

3、​餐饮“最低消费”屡禁不止,有关部门鼓励维权

早在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颁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就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但,实际“低消”却成了被默认的“潜规则”。

图源:东方网

商家有自己考量,消费者又没有维权意识。其实,“最低消费”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律师表示,维权的人多,商家就不敢再犯。

此外,“低消”取证难也是一大原因。实际消费账单看是正常的,很难证明你是为达到低消而强制消费,另外还有店家通过设茶位费、服务费等来模糊概念。

律师指出,虽然提前告知“最低消费”,但并不能作为免责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微信小程序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记者致电上海市商务委,得到明确回复餐饮业“最低消费”是禁止的,一旦有群众投诉举报,市场监管局会派专人核实处理。(东方网)

4、团餐市场比例上升,机遇风险并存

数据显示,2016—2022年团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由0.90万亿元增至1.98万亿元,团餐市场占餐饮市场的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占餐饮市场的比重达45.1%,且随着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有望进一步扩大。

图源:中国新闻网

《报告》显示:2017—2022年团餐市场总体保持较好的增速,同比增长均超过餐饮市场(除2021年);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的扣点提高,外卖团餐能减低企业配送成本,吸引较多企业扩展业务;员工餐、企业自助餐、下午茶、活动餐四类团餐的消费者均超半数,证实除食堂餐外也有较大市场需求。同时,资本持续关注团餐市场,社餐企业、各行业头部企业跨界入局团餐行业,并购整合案例将不断涌现。

技术赋能团餐企业,将加速数字化升级,持续扩展服务边界。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强化,将持续促进行业的规范化。(中国食品报)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