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绝对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军事作战计划。这份军事行动需要协调550万军队的行动,光是想想就崩溃。但是保卢斯带领的陆军作战处真的制定出了一份完善的作战计划,并且在作战初期取得了额巨大的胜利。但是至于为什么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没有完全成功,后勤问题绝对是头等大事,由于德军历来都不重视后勤问题,导致在对领土广袤的苏联作战中吃了大亏。

关于二战中德军不重视后勤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德军来说可以说是老大难问题了。不重视后勤是德军的传统,这也是德国军队的历史传统所决定的。在苏德战争之前,德军从来没有面临过前线距离本土数千公里的情况,即使是一战中的东线战场大部分情况也是在波兰和白俄罗斯地区作战。这种后勤的短板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过,因此被德军高层无意的忽视了。
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的后勤工作是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是军需总监瓦格纳将军的任务,他需要完成对300万军队,60万台机器设备和120万匹马匹的物资准备,为了保障前线士兵吃穿住行,德军向全欧洲的企业发布订单,订购了不计其数的军需用品,建立庞大的仓储以储存足够数量的物资。
另一方面是组织一支庞大的后勤部队,用来向前线输送物资。按照德军的需要,每天向前线输送的物资包括9000吨燃料,30000吨食品和饲料、7000吨弹药、3000吨武器、工具和零部件。这项任务由鲁道夫·格尔克完成,它能够支配的士兵达到了35万人,每天保证向前线输送五万吨的物资。

对德国军队来说,保障足够的物资并不困难,这对于已经占领几乎全部西欧的德国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如何运输到前线却是一个大问题。俄国的交通设施落后与其本有的地理情况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果划分一下,巴巴罗萨计划后勤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距离,在德国OKH的计划中,德军能够完全保证600公里内的后勤需求,极限可以保障1200公里。但是随着战线的不断推进,德军在8月份推进到斯摩棱斯克时就已经突破了1000公里,到了莫斯科的时候就完全突破了极限,这造成的问题是卡车成为了一次性工具,运到了地方但回不来。

其次是糟糕的铁路网,除了几条大动脉和大型城市的周边地区,苏联铁路的平均密度为1000平方公里只有5公里铁路,而德国的这个数字为147公里。苏联的铁路几乎没有电气化,双车道要比单车道少五倍,最要命的是,苏联的铁轨轨距比欧洲标准轨距宽了8.9厘米,这让德军还要换装专门规矩的列车。
最后则是苏联噩梦般的泥泞道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苏联就会变成一个大泥坑。苏联的公路网不但落后,公路里程更是可怜。与德国21.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相比,苏联只有8.8万公里的铺装路面。90%的公路网都是被人员和车辆压实的土路,在每年的多雨季与春季解冻期,这些道路几乎无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