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说到DeepSeek

国斌小说 2025-03-03 21:19:41

封面·雨后的阿勒泰草原(2017)

讲了这么长时间的DeepSeek和文学,自己也有些厌烦,搞得像是在蹭流量。其实不是,老觉得自己的一些意思没表达清楚,不能被理解。那天急着如厕,一时找不到书看,随手抓了一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因为它每一则都短嘛,上厕所看最好。翻着翻着,倒是把向来没搞明白的一个王国维思想给弄得有些明白了。这就是他说的“隔”与“不隔”。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顾名思义,就是讨论词的,这是一部关于“词”的论著,它也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一部文学批评论著。因为王国维采用了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体例,都是片段性的点评,缺乏思想线索的连缀,要提纲挈领地概括出这部著作的主要美学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不研究“词”,也不研究古代文论,每次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总是一头雾水,尤其是他说的“隔”与“不隔”。

《人间词话》正文有64则,加上删稿49则,共有113则。正文的第三十四则谈“代字”,便进入了对于“隔”的讨论。而主要讲“隔”与“不隔”的是第四十则和第四十一则。我把它引举在下面,看大家明白不明白王国维同志讲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四十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是不是比较烧脑?

王国维谈诗词,比较愿意从两个方向入手,一个是景,一个是情。在《人间词话》中,对于“景”和“情”,王同志常常是把它们分开来讨论的,而且看似表达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比如说这个“隔”和“不隔”。在第四十则里,王国维讲的“隔”与“不隔”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研究者认为王国维在这里讨论的是诗歌用语的问题,或者是用典的问题,给人带来了雾里看花的印象。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所谓“不隔”就是眼前景,你看到了什么,你写出来的就是什么。“隔”呢,就是绕了弯子来写。比如写明月,不用月,要用“桂华”,这个就“隔”了。

他说:欧阳修的[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而到了下阙: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这是什么意思呢?上阙所写之景,都是作者亲眼所见,眼前景,而下阙的用典,是阅读者的想象力所达不到地方,不能够再现场景,那就是“隔”了。剩下的问题我后面再讲。

第四十一则,王国维讲的是抒情,也兼及写景,写景这一块的意思和我上面讲的差不多,眼前景。抒情呢?便是心中情,直抒胸臆。他没有举“隔”的例子。也就是说,抒情,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就是不隔的,反之便“隔”。在我看来最“不隔”的诗,便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王国维是个唯美主义者,可能又觉得这首诗缺乏意境,太直白了吧,故而不取。他认为苏东坡的词是不隔的,我也认为苏东坡的词不隔,因为老苏这个人抒情也是不绕弯子的。

所以我理解王国维的“不隔”,那就是“眼前景”,“心中情”这六个字。景是真实的描述,是自己的眼前所见;情是自己真实的感情,是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想。真情实感,就是王国维的“不隔”。

说了,我不研究词和古文论,这是用了DeepSeek之后,有所感悟,自以为明白了王国维的意思。方家见了,当我胡诌。下面讲DeepSeek。

一位朋友读我的《雨水的那天》,在好兄弟群里留言说:“若不是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风物,我差点以为是那个中国软件编出来的。”他说的便是DeepSeek。这让我感觉受到了羞辱,难道我的文字仅仅堪与AI捏造出来的那些玩意比肩?于是回复说:“过奖过奖,也就是个软件的水平了。”朋友官场上混了一辈子,领导干部,多聪明啊,知道我说话的意思,赶紧回复说:“别瞧不起那个软件,东南西北,五湖四海,古往今来,语数理化,无一不精。我儿子帮我下载了一个,写几首格律诗,真比我强多了。”

我的“好兄弟群”是个死党群,只有六个人,彼此间说起话来,直把笼统,口无遮拦。即便如此,我想说的话,也没敢说出来。要说的是:你那个哪里能叫格律诗,只能叫格律。就像很多人写的散文,哪里能叫散文,只能叫词语,或者华丽词语的堆砌。格律、词语都是工具,没有生命,而诗歌(包括格律诗)、散文则是作者思想的独唱,情感的流溢,生命的歌呼,这个却是DeepSeek永远也做不来的。

DeepSeek或者说AI写作,有没有眼前景和心中情呢?它是个机器,当然是没有的,都是别人眼里的景色,别人心中的情愫。所以,即使你用了AI,它刻画出来的场面,它表达的感情,和你自己看到的场景,你想要表达的情感,肯定不一样。往好了说,是很“隔”的。往不好了去说,就是伪饰,是虚情假意。

这就又出来一个问题,古代没有AI,王国维说有些诗是“不隔”的,有些诗却是“隔”的。这是什么意思呢?看来哪个时代都一样,包括今天,无病呻吟的,矫情伪饰的诗文,也是随处可见。即使你做到了姜夔那样,做到了杨朔、刘白羽那样,写诗为文,依然被王国维看做“隔”。

不知道各位懂得我的意思没有。

0 阅读:1

国斌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