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9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吗?
那时,弱小的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等侵略者入侵,国家经济发展更是一泻千里。
但是,同时期的德国,和旧中国的经济完全是两个维度。
德国依托第二次工业革命果实,在交通和工业领域大放光彩,建造了世界首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不收费不限速,还制造了最早的高铁,就连美国都对其夸赞。
当时,德国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也就是一条从科隆到波恩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全长18公里。
当时,德国政府为提高交通效率,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并没有设置交叉路口和红绿灯,只允许机动车通行,还不限制机动车的速度(当时机动车速度普遍很低)极大地提高了交通效率。
后来,在希特勒政府上台后,由于国家经济和战备需求,德国便开始大幅度推行“以工代赈”,在交通方面投入了大笔资金和人力,便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高速公路,应对战争。
直到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已经在国内建成了总长3440公里的高速公路,而且还形成了以柏林为中心,向四周辐散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实,德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还为后来全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标准,其高速公路和高铁理念,至今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借鉴。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德国的高速列车。
1913年,德国铁路总里程已达6.3万公里,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铁路网络。
当时,德国修建的铁路网,不仅覆盖国内城市,而且还连接了欧洲很多国家城市,可以说是成为了欧洲的铁路枢纽国家,也难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横扫欧洲。
强大的交通,和众多基础设施,为德国的军事提供了强大的支援!
其实,早在1899年,普鲁士国家铁路就联合多家公司,进行了一次长达72公里铁路的高速列车试验。
1902年,出厂的试验列车的速度达到了206.7公里/小时和210.2公里/小时。虽然说,这些试验列车最终并没有投入实际运营,却为后来德国、日本,乃至中国的高速列车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前,德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就连世界头号强国美国都自愧不如。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才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足足比德国晚了20年。
虽然说,德国在高铁方面的建设,属于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直到1991年,德国的城际快车才正式运营。
但是,德国早期的高速列车试验和技术经验,使其一直在高铁领域处于世界高水平地位。
当然,之所以德国能在90年前,就已经具备现代化交通建设能力,就是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工业革命后的德国,在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产业都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德国政府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拥有世界众多知名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所以,你会熟知德国很多近百年工业品牌,比如西门子、大众,而西门子的电气技术便为近代德国交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今天的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在交通、工业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令后者无不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