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因为口音引起的笑话

骆氏春秋 2022-08-18 23:02:19

1、作为浙江人,我的普通话还不错,只是“l”和“r”不分,最典型的是“乐”和“热”不分。

某一年夏天,几个人在宿舍坐着,我对小席说:“不要坐得太近,太热。”

他说:“坐得离你近一些,你就乐?你乐什么乐啊?”

2、某一年,我去西安出差,同一办公室的裴工有亲戚在西安,托我带些东西过去。

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婶来取那些东西,同时她也准备了些东西,让我带回北京给裴工,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

然而,她说让我带到北京去的是一袋“馍儿”。

我听了感到很奇怪,让我带一袋馒头回北京?

等她拿出来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袋“木耳”。

3、上级派了一个人到某个村收税,这个村有不少家是磨麦子的,以后都要缴税。

然而那个人有口音,说的明明是“磨麦子”,在村里人听起来像是“麻麻子”,于是村里把脸上长麻子的十几个人都找来开会。

长麻子的十几个人听说,长了麻子还要交税,都有点懵。

有胆大的问道:“怎么个交法?”

那个人说:“磨得越多,交得越多。”(麻得越多,交得越多)

只长了几个麻子的放心了,然而满脸麻子的慌了。

后来那个人看出端倪,问你们村怎么磨麦子的都是长麻子的。

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是误会一场。

4、若干年前,一辆1路公交车在北京长安街上驶过。

上来一个外地男青年,拿出张崭新的一百元钱,对年轻漂亮的女售票员说:“见过吗”

售票员白了他一眼,没理他,过了二分钟,那个男青年又对她说:“见过吗”

如此者三,售票员实在忍不住,拿出一大叠崭新的一百元对他说:“见过吗?见过吗?见过吗?”

场面一度很尴尬。

但实际上,那个男青年说的是:“建国门”,他要买票去建国门。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