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即将开展自己的访华行程,为期三天,预计将与多名中方高层会见,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对中国进行访问,与上一次间隔只有3个月。
在奥云额尔登动身前,蒙古政府高层提前对媒体透露,中蒙跨境铁路、煤炭进出口贸易,将是这轮中蒙高级别外交的重点。
【蒙古总理将动身访华】
说到这里,本月初,中蒙铁路互联互通项目再次取得了进展,蒙古决定扩大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加国内煤矿产能,并兴建中蒙跨境铁路。
实际上,相关项目早从2009年就开始酝酿,但因为中蒙轨距差异、蒙古政府更迭等问题,过去十几年来进展比较有限。
但从去年开始,中蒙签署了基建协议,正式将跨境铁路提上日程。奥云额尔登去年11月造访北京,又与中方签署了后续协议,并与负责这方面的中企高层会见,从中国回去一个月后,他就向蒙古议会提交了决议草案,进展不可谓不迅速。
时隔三月,趁着中国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奥云额尔登再次来华,说是来参加闭幕式的,但重点还是要与中方举行面对面的会晤,与中方共同为今年的中蒙关系定下基调,并确保中蒙跨境铁路建设项目顺利落地。
【中蒙预计将重点讨论跨境铁路项目】
因为距离蒙方预期的动工日期,只剩两个月不到,对蒙古政府而言,时间还是比较紧迫的。
这里补充一句,蒙古政府去年推出了《2028年战略规划》,里面列出了14个大项目,中蒙三条跨境铁路的优先级高居榜首,可见蒙方的重视程度。
顺带一提,这份规划中,压根就没提到中俄蒙天然气管道。不过这也很好理解,中俄蒙管道本质上是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目前谈判还没有出结果,蒙古作为过境国,到头来也只能顺其自然。
与其寄希望于八字还没一撇的中俄蒙管道,想要躺着收“过路费”,蒙方不如务实一点,把握住中蒙跨境铁路提供的战略机遇。
【蒙古准备通过跨境铁路扩大中蒙经贸】
蒙古作为内陆国,要想走出去,势必要在交通基建上有所作为,打造纵贯全国的铁路网,推动区域一体化战略,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与中俄这两个邻国的经贸关系。归根结底,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载体,并不是那几条天然气管道,而是四通八达的基建网络。
虽然蒙古国内使用的是俄罗斯的轨距,与中国的标准轨距有所区别,不过考虑到双方在签署协议后持续取得进展,说明这个问题早已经过了充分的协调。
更不要说,从中吉乌铁路,再到中越铁路,然后是现在的中蒙跨境铁路,这些足以说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基建合作,轨距从来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卡车现在仍是蒙古对华出口煤炭的运输主力】
早在跨境铁路提上日程之前,蒙古已经特意修了一条从主力煤矿到中国的铁路,但并未直达中蒙边境,最后一段路需要用卡车运输,平白损失了大量运力,也给中蒙间口岸的承载力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而新建的跨境铁路,以及配套的铁路桥,则补上了这一空白。
蒙古那边对中蒙跨境铁路项目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将对现有的铁路网络形成补充,项目建成通车后,可承担蒙古超过一半的煤炭出口。
过去一年,蒙古煤炭出口量在8300万吨左右,而按照蒙方的预估,铁路建成后,出口量将突破1亿吨大关,带来的经济效益,足以让蒙古人均GDP翻一番。
回过头来看,中蒙铁路之所以进展迅速,蒙古总理更是表现得无比上心,隔三岔五就往中国跑一趟,这背后是巨大的经贸需求在提供驱动力。
这几年下来,中蒙煤炭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从2年时间内,从3100万吨,跃升至8300万,随着规模的增加,蒙古现有的基建网络就显得力不从心,运力不足的问题也暴露得愈发明显,这些都要求蒙方必须推动跨境铁路项目尽快落地。
中蒙基建合作能否按照时间表严格推进,还要看蒙古那边的决心有多强烈。中蒙跨境铁路项目最大的阻碍,恰恰是蒙古自身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蒙古要扩大与中俄的联系,就必须在基建领域有所作为】
2年前,蒙古开展反腐运动,试图扫除煤炭出口经济上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过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而抛开经济领域的问题,蒙方在外交上的心猿意马也需要留意。
说白了,就是偶尔会出来刷点存在感的“第三邻国”战略。只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蒙古还是分得清主次关系的,自己虽然需要“第三邻国”战略与美欧国家套近乎,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干扰到自己与中俄的经贸往来。
话又说回来,即便蒙古想开拓全球市场,也不可能绕开中俄。蒙古还是先规划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合作,然后再考虑其他。
跑中国来干嘛,不是跟美日打的火热吗,找他们去啊!
再困它三年,让其彻底反思自己,直到不再反华再恩准其铁路联通
折腾啥呀?回归不香吗?
来诈骗了
不可信赖,牢记农夫与蛇的故事
理他干嘛?浪费时间。
为了给美国佬稀土访华开放领空!我们制裁美国佬稀土,蒙古想要支持美国佬稀土,蒙古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吧!
直接收回,国有